賣豆花的人,挑著豆花擔,,走街串巷,,不用吆喝,用一只手的手指分別夾著瓷碗,、瓷匙,,用搖晃碰撞時發(fā)出的聲音而招引顧客。賣時,,一手拿一把銅勺,,將浮在塊狀豆花的表面的水份撈起潑掉,然后將豆花輕輕撈一勺倒在碗里,,爾后,,再打上一匙煮熟泡在熱鍋里的筍絲、瘦豬肉,、目魚或香菇絲,、豆粉絲組成的佐料,覆蓋在豆花上面,,顧客吃時,,自行攪拌。喜吃胡椒的人,,還可撒上一點胡椒粉,。這樣的一碗小食,色,、香,、味,都頗為奇特,,百吃不厭,。豆花可清熱解暑,尤受老人和孩童的喜歡,。
所謂“豆花”,,就是點了少量鹽鹵或石膏的豆?jié){,出現(xiàn)絮狀的凝固物后,質地細嫩綿柔,,因未成型,,所以通稱“豆花”。
咸豆花,,摻上用豬腳骨煮的粉絲,,配上醬油、味精,、菜脯粒,、沙茶醬、芫荽,,再加上由顧客自己挑選的佐料(鹵豬肝沿,、鹵大腸、鹵豬肺,、鹵肉,、鹵肉皮、鹵蛋等),,細心的攤主把佐料剪得細長細長,,入口后隨著豆花粉絲一滑入肚,能健脾開胃增加食欲,。
黃豆. 1000克 沙茶醬. 500克
熟石膏粉.. 60克 蘿卜干. 500克
地粉 400克 醬油 200克
涼粉絲 500克 味精 15克
骨頭湯3000克 清水 11000克
將黃豆淘洗干凈,,用清水泡四、五小時(冬天用溫水泡,,時間長一些),,帶水磨成細末漿約3000克,然后加清水攪拌均勻,,用蘿兒(墊布)或吊包瀝出豆渣,。
涼粉絲放入骨頭湯鍋煮熟,蘿卜干剁成小粒,,備用,。
將石膏粉用水調好,放入缸底,,豆?jié){放入鍋里澆沸后,,放入地瓜粉(用水調好)再煮至沸,倒入缸內,,先起大花,,后起小花,蓋上缸蓋,,稍停半小時,,凝結成稍硬塊狀即成,。
具體方法:將黃豆用水泡軟,和水同磨成漿,。也有的地方是先將干豆子磨成粉,,再加水兌成漿的,那樣節(jié)省時間,,但出漿率要少得多,。磨好的漿汁用紗布把豆渣濾出(加熱再濾,出漿率更高),,濾好的漿汁入鍋煮沸,就是我們常在早上飲用的豆?jié){,。豆?jié){煮沸后,,稍涼,加入一定濃度的鹵水或石膏水,,迅速攪勻,,見漿汁有絮狀物生成時即用一板狀物如籠屜隔,薄木板,,竹篩等壓榨,,將所有生成的絮狀物壓成一整塊。數(shù)分鐘后,,鍋內豆?jié){即凝結分層,,上層為清澈微黃的液體,下層為潔白的塊狀凝結物,。此凝結物較為松散,,內部多孔洞,用筷子夾時易斷裂,,這就是豆花,。食時佐以農家自制的特色辣醬,開胃爽口,,今人食指大動,。將豆花用紗布包好,上壓重物,,榨出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實成型,拿取時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其實豆腐腦、豆花和豆腐,,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只是在用“凝固劑”點的功夫上的差別,。
食時,將豆花用鐵勺舀在碗中,,放入適量的涼粉絲,、沙茶醬、蘿卜干粒,、醬油,、味精、配上鹵大腸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