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中藥材“漢八味”指的是天麻、西洋參,、杜仲,、元胡、銀杏,、附子,、豬苓、山茱萸。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較高大,根狀莖長呈橢圓形或倒圓錐形,,節(jié)密鱗片狀鞘多,;肉質(zhì)莖黃色;無綠色葉片,;花為橙黃或淡黃色,萼片和花瓣合生,;蒴果長圓形,,具短梗;種子多而細小,,呈粉塵狀,;花果期為5、6,、7月,。[6]古人認為天麻生長神奇,若上天賜予,,其狀類古時麻為之鞋,,故稱天麻。
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s L.),,是五加科人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的根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葉片廣卵形或倒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花序是傘形,尊綠色,,鐘狀,;花瓣綠白色,花藥卵形或矩圓形,;漿果扁球形,,熟時為鮮紅色,花期在7-8月,,果期9月,。
陜西南部的略陽縣是杜仲的原產(chǎn)地、適生區(qū),。通常認為杜仲起源于陜,、甘、川三省交界的秦嶺山脈。由于地處秦巴山區(qū),,地理交通欠發(fā)達,,保護了許多物種的種質(zhì)資源,杜仲就是其一,。略陽杜仲成品呈平板狀,,斷面銀白色膠絲致密,內(nèi)皮色澤鮮亮,,有效藥物成分含量高,。
一般指延胡索,中藥名,。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塊莖,。夏初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干,。生于山地林下,或為栽培,。分布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銀杏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系中國特產(chǎn),,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黃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常與柳杉,、榧樹,、藍果樹等針闊葉樹種混生,生長旺盛,。朝鮮,、日本及歐美各國庭園均有栽培。種子供食用(多食易中毒)及藥用,。葉可作藥用和制殺蟲劑,,亦可作肥料。種子的肉質(zhì)外種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
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是毛茛科,、烏頭屬草本植物,。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
豬苓多孔菌(學名: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是多孔菌科,、多孔菌屬多年生真菌。埋生于地下,,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塊狀,,菌核表面有白色、灰色和黑色,,菌核分為表皮和髓質(zhì),髓質(zhì)由菌絲黏連交織而成,,菌核表皮細胞趨于木質(zhì)化,,子實體由生殖菌絲、骨架菌絲和聯(lián)絡(luò)菌絲組成,,菌蓋白色圓形,,中部臍狀,有淡黃色的纖維層鱗片狀,,呈放射狀,,觸摸有軟毛絨感覺。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屬落葉喬木或灌木,。其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或稀被貼生短柔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針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葉對生,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葉柄細圓柱形;傘形花序生于枝側(cè),,卵形,,厚紙質(zhì)至革質(zhì),總花梗粗壯,,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梗纖細,;核果長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zhì),,狹橢圓形;花期3-4月,;果期9-10月,。
陜西秦巴山區(qū)生物資源豐富,所在區(qū)縣均是陜西道地名優(yōu)藥材的重要產(chǎn)區(qū),。所產(chǎn)道地藥材質(zhì)量上乘,,在全國市場占據(jù)一定的位置。其中,,漢中市域內(nèi)共有藥用植物資源1600余種,,藥用動物資源250種,占全省總資源的77% ,,名列全省第一,,國家公布的364種中藥材名錄中,其中漢中有280種,,也占全部藥材種類的77% ,。《中國藥典》收集的580個重要中藥材品種漢中就有316種,。
據(jù)了解,,漢中中藥材種植規(guī)模和標準化工程建設(shè)居全省領(lǐng)先,山茱萸,、黃精,、天麻、豬苓等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shù)全國領(lǐng)先,,略陽天麻,、略陽杜仲,、略陽豬苓、漢中附子,、寧強華細辛等多個中藥材產(chǎn)品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認證,。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逾173萬畝,常年穩(wěn)定在130多萬畝,,規(guī)范化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道地藥材180余種,常見家種品種65個,,優(yōu)勢藥材48種,。天麻、元胡,、附子產(chǎn)量分別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50%以上,。中藥材品種和產(chǎn)量名列陜西第一,位居全國地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