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自十七世紀傳入中國,,在原州區(qū)約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近年來,引進隴薯3號,、莊薯3號,、青薯168、青薯9號,、冀張薯8號,、內薯7號、克新1號,、大西洋,、費烏瑞它等優(yōu)良品種,建立健全了馬鈴薯脫毒種薯四級繁育體系,,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品90%以上外銷。原州區(qū)馬鈴薯具有品質優(yōu)良,,淀粉含量高,、薯塊均勻一致、芽眼淺等特點,,營養(yǎng)成份豐富,,每100克產品中含能量337千卡,、蛋白質7.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77.4克,、膳食纖維1.4克、維生素A 20毫克,、 胡蘿卜素120毫克,、尼克酸5.1毫克、維生素E(T) 0.28毫克,、鈣171毫克,,還含有人體所需的鈉、鎂,、鐵,、鋅、硒等十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飽受人們青睞的保健食品,。產品用途廣泛,既可食用,、飼用,,淀粉又是多種工業(yè)原料。馬鈴薯已成為原州區(qū)的支柱產業(yè)之一,。
1,、土壤地貌情況:地形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土壤以黑壚土,、湘黃土為主,,pH7.8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1.0-1.5%,,全氮含量0.021-0.111%,,全磷含量0.10-0.215%全鉀含量2.19-2.53%,。 2,、水文情況:原州區(qū)境內河流主要有清水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原州區(qū)開城鎮(zhèn)黑刺溝腦,,由南向北流經(jīng)原州區(qū)、三營等城鎮(zhèn),,到七營鎮(zhèn)的高崖出境,,經(jīng)同心、中寧入黃河,。清水河上游開城至固原縣城一帶,,河水礦化度為0.7克/升屬淡水,,三營為2.6克/升,七營為6克/升,。 3,、氣候情況:本區(qū)屬溫帶半干旱氣候,海拔高度1470-2920米,,年平均氣溫5.7℃-7.5℃,,≥10℃積溫2160℃-2560℃,無霜期135-160天,,光照時數(shù)2400-2600小時,。年降雨量350-650mm,降水受地形影響,,自南向北隨地勢低而降水逐漸減少,,南北較差300 mm。農業(yè)灌溉用水有井灌,、庫灌和引黃灌溉,, 空氣質量好,無工業(yè)污染源,,馬鈴薯主產區(qū)主要分布在南部陰濕區(qū)和東部干旱區(qū),,依靠天然降水生產。 4,、人文歷史情況:原州區(qū)在古代曾為游牧區(qū),,明代中葉以后,由于戊邊,、屯墾,,人口增長較快耕墾日增。晚清以來,,種植業(yè)迅速擴大,,畜牧業(yè)相應縮小。馬鈴薯自十七世紀傳入中國,,在原州區(qū)約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其品質優(yōu)良,營養(yǎng)成份豐富,、淀粉含量高,、薯塊均勻一致、芽眼淺等特點進入周邊地區(qū)及各大沿海城市市場,,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現(xiàn)以成為原州區(qū)的支柱產業(yè)之一。
固原市原州區(qū)位于我國黃土高原西部,,六盤山東麓,,東鄰甘肅省的環(huán)縣,、鎮(zhèn)原縣;南接甘肅省的平?jīng)鍪泻蛯幭牡臎茉?、隆德兩縣,;西與西吉、海原兩縣接壤,;北與同心縣相連,。地跨東經(jīng)105°58′-106°30′,北緯35°34′-36°38′,。面積3505.9平方公里,,現(xiàn)有可耕地面積120666.7公頃,總生產面積20000公頃,,年總生產量36萬噸,。
1、外在感官特征:馬鈴薯為茄科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洋芋,、土豆,生產上一般以無性繁殖為主,,但也有利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的,。馬鈴薯用塊莖種植和用種子種植時,根部形態(tài)不相同,。馬鈴薯按皮色分為白皮,、黃皮、紅皮和紫皮等品種,;按薯塊顏色分為黃肉種和白肉種,;按形狀分為圓形、橢圓,、長筒和卵形等品種,。在栽培上常依塊莖成熟期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種,,從出苗至塊莖成熟的天數(shù)分別為50-70天,、80-90天、100天以上,。 2,、內在品質指標:原州區(qū)馬鈴薯具有品質優(yōu)良,,淀粉含量高,、薯塊均勻一致、芽眼淺等特點,,營養(yǎng)成份豐富,,每100克產品中含能量337千卡,、蛋白質7.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77.4克,、膳食纖維1.4克、維生素A 20毫克,、 胡蘿卜素120毫克,、尼克酸5.1毫克、維生素E(T) 0.28毫克,、鈣171毫克,,還含有人體所需的鈉、鎂,、鐵,、鋅、硒等十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飽受人們青睞的保健食品,。產品用途廣泛,既可食用,、飼用,,淀粉又是多種工業(yè)原料。 3,、安全要求:選用全國農技中心推薦的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品種,。科學合理的使用化學農藥,,嚴格控制農藥殘留不超標和嚴格控制農藥的安全使用間隔期,。 對本產地的產品采取分點、分戶抽驗的辦法,,將被抽檢的產品用塑料袋包裝運送到區(qū)農科院質檢中心,, 按照NY5221-2004《無公害食品 馬鈴薯》檢驗標準進行檢測。
1,、產地選擇:選擇在土壤質地較輕,、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透性好的小麥,、胡麻或豆茬地種植。輪作年限3年以上,,切忌連茬對茬,,以免晚疫病、早疫病的侵染為害。入選田塊前作收后要適時深耕,,熟化土壤,,白露及時收耱,冬春打碾保墑,,為播種出苗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抗蟲,、優(yōu)質,、豐產、抗逆性強,、適應當?shù)卦耘鄺l件,、商品性好且通過省級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品種。南部陰濕區(qū)以寧薯8號為主,,搭配種植中心24號,、隴薯3號、青薯168,;東部丘陵區(qū)以晉薯7號為主,,搭配種植內薯7號;北部川水區(qū)以克新1號為主,,搭配種植大西洋,、費烏瑞它。種薯質量應符合“GB 18133馬鈴薯脫毒種薯”和“CB 4406種薯”的要求,。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yè)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guī)定: 田間管理:適時播種:為了保證馬鈴薯在夏旱來臨之前全部出苗,,雨季來臨時處于塊莖膨大時期,,北部川區(qū)和東部丘陵區(qū)在4月上中旬播種,陰濕區(qū)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在干旱嚴重不能適時播種時,可推遲播期,、搶墑播種,。 鋤草:全生育期一般鋤草2次以上。第一次在苗齊后株高約10厘米鋤草,,第二次在現(xiàn)蕾期結合中耕鋤草,,以后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隨時拔除大雜草,。 培土:馬鈴薯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并進行中耕松土。現(xiàn)蕾前培土起壟,結合培土進行追肥,,培土時先將化肥施于窄行中間,再在寬行處開溝取土,,培于窄行之間,。 合理施肥:依據(jù)馬鈴薯需肥較多,喜鉀肥及對農家肥特別敏感的特點,,施肥方法采用基肥,、追肥結合。旱地結合播前耕翻基施腐熟農家肥45噸/公頃,,現(xiàn)蕾期結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次,,使用量為75kg/公頃;水澆地結合播前整地,,每畝基施腐熟農家肥75噸/公頃,,生育期間結合灌水追肥2次,每次追施尿素75kg/公頃,。 病蟲害防治: ①物理防治 普遍采用選用抗病品種,、播前嚴格淘汰病薯、輪作倒茬,、深耕翻曬等農業(yè)措施進行預防,。 ②化學藥劑防治: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黑脛病,、蚜蟲,、 蠐螬、 螻蛄,、金針蟲,。 4、及時收獲:當馬鈴薯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達到枯萎,,塊莖停止膨大,易與植株脫離時達到生理成熟,,此時為收獲的最佳時期,,即可及時收獲。收獲前一周殺秧,,收獲的鮮薯先要充分攤晾,,待薯皮木栓化后方可運輸、貯藏,。 5,、生產記錄要求:真實、準確記錄馬鈴薯從選地到收獲貯藏的生產全過程。
1,、分級: 一級馬鈴薯:有該品種典型薯形,,薯形一致,芽眼淺且少,,完整塊莖比率≥90%,,表皮較光滑,雜質≤1%,,商品薯率≥90%,。 二級馬鈴薯:有該品種特征,薯形較一致,,芽眼淺且較少,,完整塊莖比率≥85%,表皮輕度粗糙,,雜質≤1%,,商品薯率≥85%。 三級馬鈴薯:有該品種類似特征,,無明顯畸形,,芽眼深度中等,芽眼較少,,完整塊莖比率≥80%,,表皮較粗糙,雜質≤2%,,商品薯率≥80%,。 2、包裝:每一包裝件必須是同一品種,、同一品質,、同等級的馬鈴薯。包裝容器應符合衛(wèi)生要求,,清潔干燥,,無毒、無異味,。保證適合馬鈴薯包裝,、運輸和儲存。 3,、標識:符合國家規(guī)定,。還應在包裝外部印刷、粘貼或吊掛商品標志,,標志應清晰,、不易脫落或褪色,。商品標志應注明以下內容: ——商品名稱、品種,; ——產地,、生產者名稱、地址,、商標,; ——包裝規(guī)格、凈重,、等級,; ——包裝日期,、質檢人代號,。 4、儲藏: ①適于儲藏的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