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的道地簡稱,是烏藥中的上品,。歷代本草典籍中記載:“烏藥,,以產(chǎn)天臺者為勝,故稱天臺烏藥或臺烏藥”,。 天臺烏藥色白,、質(zhì)嫩、氣芳香,,品質(zhì)居全國之最,,而天臺烏藥的歷史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從周至今,,跨越了二千多年的歷史時空,,是中藥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5年,,天臺烏藥被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實施國家原產(chǎn)地域產(chǎn)品保護(現(xiàn)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2006年天臺縣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烏藥之鄉(xiāng)”稱號。
歷史淵源
天臺烏藥之名:萌于周,,始于秦,,聞于漢,揚于唐,,名于宋,,貢于元,盛于明,,興于清,。
周:東周靈王太子喬,又稱王子晉,。他身為儲君,,卻十分向往仙界,喜歡吹笙,,做鸞鳳之音,,聲貫行云。于是白鸞赤鳳,,延頸鼓翼,,從空中駕云而下,集于皇庭聽之,聽及高興時跳起舞來,。一日,,天臺山浮丘公密降其室,賜以靈藥(天臺烏藥),,接上高山仙去,。數(shù)年以后,友人林良遇子喬于緱山之上,。子喬說:“七月七日,,我當升天,可與故人別也,?!薄訒x升天為右弼,主領五岳,,司侍帝晨,,號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
秦:秦始皇受王喬傳說的啟發(fā),,令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最終找到的是天臺烏藥,,后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日本,,同時也帶去了天臺烏藥,并落腳日本終其所老,。據(jù)歷史記載,,秦代烏藥即已移植日本紀伊半島,并在熊野徐福墓旁栽種,,歌山等縣有產(chǎn),。至今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仍保留著徐福墓和徐福公園,游人在當?shù)乜少I到用天臺烏藥制作的“長生不老”飲料和茶品,。
漢:據(jù)東晉干寶之《搜神記》,、南朝劉義慶之《幽明錄》記載: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今新昌,、嵊州)劉晨,、阮肇為治好當?shù)亓餍屑膊。瑲v盡艱辛到天臺山采藥,,遇兩位仙女,,結(jié)為伉儷。二女贈以仙藥——天臺烏藥,,治好了當?shù)匕傩盏募膊?。東晉太元八年,,二人又進山尋找仙女,然而倆仙女因私贈仙藥,,被王母娘娘鎮(zhèn)為兩座山峰,。美麗的天臺山還因此而留下兩大美景:桃源洞、雙女峰,。
唐:
① 唐代高僧鑒真(公元688—763)東渡日本,,十一年間共啟航五次,不是木船被風浪擊毀,,就是遭僧眾的阻攔和官府的禁止,,均以失敗告終,。公元744年第四次東渡時,,鑒真率弟子祥彥、榮睿,、普照等三十余人從明州(今寧波)經(jīng)奉化,、寧海等地,在一個大雪紛飛的黃昏,,來到天臺山國清寺,,他們盛贊這座隋代古剎“松篁蓊郁,奇樹璀璨,,寶塔玉殿,,玲瓏赫奕,莊華華飾,,不可言盡,。”小住國清寺,,不但得到了受贈的天臺宗經(jīng)典,,還獲得11種名貴藥品和59種中草藥,天臺烏藥就在其中,。這次東渡在黃巖受官府所阻仍未成行,。直至10年后的753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成功,,受到日本朝野的尊敬,,成為日本律宗之祖,他一邊弘揚佛法,,一邊為民行善,。雖然他雙目失明,但他用藥卻準確無誤,。時日本光明皇太后得經(jīng)年不愈之病,,遍尋天下名醫(yī)奇藥,發(fā)榜求神醫(yī)。日本皇室拜鑒真而求之,,鑒真用天臺烏藥煮湯配之,,皇太后服后很快病愈,日本皇室奇之,,稱呼鑒真為神農(nóng),。自此,天臺烏藥被譽為“長生不老藥”,,美名廣為傳播,。
② 唐藺道人所著《理傷續(xù)斷方》(中國現(xiàn)存第一部骨傷科專著)即用天臺烏藥名作處方,其“鱉甲散”,、“烏丸子”等處方中都指明用天臺烏藥,,自始天臺烏藥作為道地名藥,延用至今,。
宋:宋代,,蘇頌曾任杭州、婺州太守,,組織全國中草藥普查,,編輯了圖文并茂的本草學專著——《本草圖經(jīng)》,此著在全國各地采集藥材,,以實物為準,,改正了此前一些本草中的錯誤之處,在醫(yī)藥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書中記載:“烏藥,,生嶺南邕州、容州及江南,,今臺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臺者為勝,。”書中認定的“天臺烏藥”為全國烏藥之冠,,一錘定音,。以后天臺烏藥衍變成為國家《藥典》收載的“正品”,成為全國烏藥之最,。
元:
① 到元代,,天臺烏藥之名更是深受皇家朝廷青睞,據(jù)《康熙天臺縣志》在載:“元,,藥味烏藥二十斤○方;明,,歲進藥味烏藥三十斛,歲辦藥材烏藥三百斤”,。自元始,,天臺烏藥已被列為歲貢,、歲進之物,。
② 中國醫(yī)學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在其《醫(yī)學發(fā)明》一書中發(fā)明了后世著名的天臺烏藥散一方,。書中載:“天臺烏藥、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皮),、良姜(炒各半兩)…,?!狈街刑炫_烏藥行氣疏肝,散寒止痛,,為君藥,。
明:
①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烏藥,,能上理脾胃元氣,,下通少陰腎經(jīng);天臺者白而虛軟,,并以八月采,,根如車轂紋、形如連珠者佳,,或云天臺者香白可愛…”,,再次對“出天臺者為勝”進行了肯定。
② 明高僧傳燈在《天臺山方外志》中載:烏藥,、千里急,、紫葛、百稜藤,、天壽藤,、蓍婆藤、清風藤,、含春藤,、石南藤、催風使,、黃寮郎,、百藥祖,左二十品按本草皆出天臺,,先是朝廷常取清風藤,,無有識者,后于臨海山中得之,,葢天臺乃六扈之總名,。可見“天臺烏藥”在本草位置,。
③ 明代,,天臺的醫(yī)藥業(yè)發(fā)展異常迅速,洪武年間,,縣城開設的藥局,,中藥材加工具一定規(guī)模,天臺烏藥,、白術,、茯苓等切片外銷,,名揚京、滬等地,。
清:清乾隆年間,,天臺縣城西門外建立了藥皇廟,由于歷史變故,,在民國時期得以重修,。在廟內(nèi)兩側(cè)重新繪制了歷代十大名醫(yī),還繪有劉阮遇仙圖和寒拾和合圖,。重修藥王廟開光祭祀儀式上,,將道地藥材“天臺烏藥”放在祭祀的首位,可見天臺烏藥在當?shù)厮帢I(yè)文化中的地位,。而每逢藥王大帝(神農(nóng))生日廟會,,更是演戲必演《采藥(烏藥)遇仙記》。
藥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張?zhí)烀竦葓蟮?,烏?0 %的藥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柯薩基B1 ,、B3 ,、B4 病毒(CBV) 有明顯的抑制作用,RSV 病毒是引起嬰兒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柯薩基B 組病毒(CBV) 的抑制指數(shù)均為4 個對數(shù),,屬高效抗病毒藥物。烏藥的水和醇提取物對單純皰疹病毒(HSV) 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亦屬高效藥物。烏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鮮烏藥葉也有抗菌作用,。
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對抗臨床應用大黃引起的腹痛,。烏藥水煎液可明顯增大家兔胃電幅值,,有興奮和增強胃運動節(jié)律作用。烏藥水煎液可以顯著抑制潰瘍的形成,,可明顯對抗乙醇誘發(fā)的細胞損傷,,具有細胞保護作用,,此作用與劑量呈依賴關系,且還兼有全身作用,,烏藥的這種保護作用與神經(jīng)功能有關,。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烏藥對心肌有興奮作用,其揮發(fā)油內(nèi)服有興奮心肌,、加速回流循環(huán),、升壓及發(fā)汗作用,亦有興奮大腦皮質(zhì),、促進呼吸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緩解復合肌肉痙攣性疼痛作用,。
其他
體外實驗表明烏藥有促進血凝作用,亦有報道烏藥有抗凝血酶作用,。烏藥對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明顯,。烏藥根中呋喃倍半萜組分對實驗性肝損傷有預防作用,該組分對CCl4引起的GOT,、GPT 升高有預防作用,,對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GOT 升高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可保護肝臟免受脂肪浸潤,。另外烏藥亦有抗組胺的作用。據(jù)報道烏藥的水,、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抗炎作用,以其正丁醇部位的鎮(zhèn)痛,、抗炎活性為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