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原稱廣濟縣,境內竹子資源豐富,,竹編制品也極為流行,。明清時期,竹編技藝發(fā)展迅速,。武穴竹編經(jīng)過歷代藝人的努力,,至明末清初具有了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其中,,“竹藝之圣”章水泉便是武穴竹編的杰出代表人物,。
武穴竹編”是武穴市傳統(tǒng)名產(chǎn),有著100余年的發(fā)展史,,它集實用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牢固而不顯粗笨,精巧而不失單簿,,富有裝飾而不失繁瑣”,,以精巧的圖案構思、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享譽海內外,,被贊譽為“神州竹器之秀”,。2010年7月,武穴竹編亮相上海世博會,,倍受中外游客喜愛,。
據(jù)《廣濟縣志》記載,章水泉生于1892年,,因家境貧寒,,未入學讀書。父親是一位竹器師傅,,在武穴程祖街開辦了一家以“章泰和”為牌號的竹器店,,章水泉從小跟父親做竹器,聰明伶俐,、好學,。他父親僅能做以方竹椅為主的一般竹器,章水泉大膽創(chuàng)新,,由原來單純做竹椅家具,,發(fā)展到竹器、竹編、竹雕共兩百多個品種,。他集明代傳統(tǒng)竹器藝術之大成,,制造出的工藝品端莊、典雅,、大方,。
1915年,章水泉制作的雕花小竹椅被民國政府選中,,漂洋過海送到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展覽會(俗稱萬國博覽會)參展,,獲得金獎。1954年,,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發(fā)現(xiàn)了武穴“章泰和”竹器,,他對“章泰和”竹器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牢固而不顯粗笨,,精巧而不失單簿,富有裝飾而不失繁瑣”,。章水泉由此被國內外知名人士稱為“竹藝之圣”,,武穴也因此而得“竹藝之鄉(xiāng)”的美名。
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武穴竹器廠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產(chǎn)品被改革大潮淹沒。2009年,,武穴市利用章水泉竹藝品牌和豐富的竹資源優(yōu)勢,,組織了章水泉二、三代傳人范道正,、劉國安,、甘建國等老藝人,利用武穴紙廠改制后閑置的廠房,,創(chuàng)辦了武穴市興章竹藝制品有限公司,,也開辟了武穴竹編新的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