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功能
主要功效
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堿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綠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堿具有強心,、解痙,、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jīng)常飲茶的人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fā)病率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zhì),將細菌殺死,??捎糜谥委熌c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fā)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6.減肥作用:茶中的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zhì)等多種化合物,能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zhì)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
7.防齲齒作用: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zhì)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8.抑制癌細胞作用:據(jù)報道,,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zhì)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堿、桑色素和兒茶素,。
9.延緩衰老: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jù)有關(guān)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dāng)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類物質(zhì),。茶多酚有阻斷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yīng),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據(jù)日本奧田拓勇試驗結(jié)果,,證實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
10.防輻射:多酚及其氧化產(chǎn)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zhì)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據(jù)有關(guān)醫(yī)療部門臨床試驗證實,,對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對血細胞減少癥,,茶葉提取物治療的有效率達81.7%;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癥治療效果更好,。
11.美容護膚: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zhì),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
保健功能
茶對人體的生理調(diào)節(jié)功能除了早期就眾所周知的提神,、明目,、益思、除煩,、利尿外,近二十多年來,,隨著對茶葉研究的深入,,它對人體的生理調(diào)節(jié)作用,特別是對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jié)奏加快后引發(fā)的人體代謝不平衡的調(diào)節(jié)功能不斷被人們認知,。一是殺菌抗病毒,改善腸道微生物環(huán)境,。茶葉對腸道內(nèi)微生物環(huán)境的作用是雙向的,,一方面對霍亂弧菌、痢疾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細菌有很強的殺菌和抑菌作用,一般飲茶濃度就能達到這種殺菌效果;另一方面,,茶對維持腸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雙歧桿菌有促進生長和增殖的功效,,有利于提高腸道免疫力。
茶對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病菌也具有很強的抗御和抑制作用,,特別是綠茶作用強于其它茶類。二是抗衰老,,增強免疫力,,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維生素E都是抗氧化活性很強的物質(zhì),,能有效地清除造成人體衰老的過量的自由基,。飲茶還能提高人體的白血球和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活性,增強免疫力,。三是降血脂,、降血糖。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茶多糖,,兒茶素能抑制人體細胞中膽固醇的合成,因此飲茶可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總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兒茶素和茶多糖都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此外,,飲用綠茶,、烏龍茶還能有效地防治皮膚癌、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癌癥。
食療作用
飲茶與進食,、服藥的關(guān)系
飲茶具有解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大量進食肉,、蛋,、奶等食物,由于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zhì),,在胃內(nèi)滯留時間長,一般為4小時左右,,會產(chǎn)生飽悶感,,也會感到口渴。此時喝些濃茶,,茶汁會和脂肪類食物形成乳濁液,,促進胃內(nèi)食物排空,使胃部舒暢,。當(dāng)然茶葉中含有大量多酚類物質(zhì),,易與蛋白質(zhì)、鐵等物質(zhì)發(fā)生凝固,,不易被腸道黏膜吸收,,影響人體對蛋白質(zhì)和鐵質(zhì)的消化吸收,因此進食海鮮、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后不宜立即飲茶,。
藥物的種類繁多,,性質(zhì)各異,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一概而論,。一般而言,含鐵,、鈣,、鋁等成分的西藥、蛋白類的酶制劑和微生物類的藥品都不宜用茶水送服,,因為茶多酚易與這些成分產(chǎn)生沉淀,、結(jié)合而降低藥效,或產(chǎn)生不良作用,。茶葉中含有具有興奮作用的咖啡堿,,因此不宜與安神、止咳,、抗過敏,、助眠的鎮(zhèn)靜類藥物同服,以防影響藥效,。有些中草藥如人參,、麻黃、鉤藤,、黃連,、土茯苓等也不宜與茶水混飲,。一般認為,,服藥2小時內(nèi)不宜飲茶。而服用某些維生素類,、興奮劑,、降血糖、降血脂,、利尿和提高白血球的藥物時,,茶水對藥效無不良影響,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nèi)的積累和吸收,,同時,,茶葉本身含有多種維生素,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可增進藥效,。
特殊禁忌
兒童 :適量喝一些淡茶(為成人喝茶濃度的三分之一),,可以幫助消化、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防齲齒,,但若喝濃茶,可能引起兒童的缺鐵性貧血,。
孕期,、哺乳期婦女:忌飲濃茶和茶多酚、咖啡堿含量高的高檔綠茶或大葉種,,以防止孕期缺鐵性貧血,,哺乳期婦女飲濃茶使過多的咖啡堿進入乳汁,會間接導(dǎo)致嬰兒興奮,,引起少眠和多啼哭,。
老年人:飲茶有益于健康,但要適時,、適量,、飲好茶。老年人吸收功能,、代謝機能衰退,,粗老茶葉中氟、鈣,、鎂等礦物質(zhì)含量較高,,過量飲用會影響骨代謝。老年人晚間,、睡前尤其不能多飲茶,、飲濃茶,以免興奮神經(jīng),、增加排尿量,,影響睡眠。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適量持久的飲茶有利于心血管癥狀的改善,,降低血脂,、膽固醇、增進血液抗凝固性,、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糖尿病患者可適當(dāng)增加飲茶量,最好用采自老茶樹鮮葉加工的茶葉,,用低于50℃的冷開水充分浸泡后飲用,。
消化道疾病,、心臟病、腎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宜飲高檔綠茶,,特別是剛炒制的新茶,,以減輕茶多酚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減少心臟和腎臟的負擔(dān),。
另外黃山毛峰茶不宜冷飲,,冷飲易導(dǎo)致腹瀉。
產(chǎn)地沿革
黃山地區(qū),,由于山高,,土質(zhì)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云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chǎn)茶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當(dāng)著名,。《黃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yǎng)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chǎn)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chuàng)制,據(jù)《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于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后),,當(dāng)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后,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一帶在清朝光緒前原產(chǎn)外銷綠茶,。自光緒元年漕溪謝正安創(chuàng)制黃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選自充頭源茶園,。則黃山小源之充頭源系黃山毛峰的發(fā)源地,。至于黃山毛峰的傳播發(fā)展,從充頭源古道走向和山民交往來看,,大體分三步擴展:
第一步
以充頭源為起點:
(1)南沿溪水而下經(jīng)大源,、寺坪、黃柏山,、雙坑口到漕溪;
(2)東越麻袋頭到新田10華里及瓦窯坦,、橫路下;
(3)西翻石頭嶺反復(fù)過8道河到湯口7.5公里。
第二步
(1)漕溪東北進碣石,、福州,、小圩;南下經(jīng)長塢,、西坑、楊家鎮(zhèn),、鄭村至東坑口,。
(2)新田沿河到新屋下;橫路下外到社屋后,里進田里,。
(3)湯口北上黃山桃花峰,、紫云峰、慈光閣,、云谷寺及黃山北向松谷閹,,屬高山名園,則成"名山產(chǎn)名茶",。西出到芳村,、岡村,,并南下到楊村、洽舍,。東下至山岔,。此時,黃山小源遍及各村莊,、湯口和黃山名園,、黃山大源普及各大村,生產(chǎn)黃山毛峰,。
第三步
芳村傳金竹坑,、鴨坑,。罔村傳大嶺下、阮溪山,、箬箸坑,。楊村傳胡村土黨、梅村,、石咀灣,、山口、蔣村,、桃源,、篁村、金村,、山頭,。洽舍傳山嶺下、金下,、吳家林(長潭),、牛頭坑(張村)。此步主要是黃山大源四大村普及各村莊生產(chǎn)黃山毛峰,。
自然地理
黃山毛峰生長在北緯30°08的位置。該區(qū)地質(zhì)地貌,、物種礦藏,、水文氣候等多樣復(fù)雜,地球上神秘現(xiàn)象也比較集中,、自然和人文景觀密集的區(qū)域,。位于亞熱帶和溫帶的過度地帶,降水相對比較豐沛,,植物茂盛,。
黃山毛峰茶產(chǎn)于黃山風(fēng)景區(qū)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一帶,,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閣,、釣橋庵,、崗村,、充川等,。
黃山,,除了具備一般茶區(qū)的氣候濕潤,、土壤松軟,、排水通暢等自然條件外,還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濕度大,,巖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蔥蘢水土好等自身特點,。在這樣的自然條件里,,很適合茶樹生長,因而葉肥汁多,,經(jīng)久耐泡,。加上黃山遍生蘭花,采茶之際,,正值山花爛漫,,花香的熏染,使黃山茶葉格外清香,,風(fēng)味獨具,。
黃山風(fēng)景區(qū)境內(nèi)海撥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一帶為特級黃山毛峰的主產(chǎn)地。風(fēng)景區(qū)外周的湯口,、崗村,、楊村、芳村也是黃山毛峰的重要產(chǎn)區(qū),,歷史上曾稱之為黃山"四大名家",。
歷史淵源
時代溯源
黃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時代。歙州是隋文帝開皇年間設(shè)置的,,經(jīng)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為徽州,元為徽州路,,明初原名興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黃山,,隸屬歙州,,后屬徽州,。據(jù)《中國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載:"黃山產(chǎn)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又載:"明朝名茶:……黃山云霧:產(chǎn)于徽州黃山,。"日本榮西禪師著《吃茶養(yǎng)生記》云:"黃山茶養(yǎng)生之仙藥也,延年之妙術(shù)也,。"又《中國茶經(jīng)》茶的傳說:"正志和尚與茶",。說明黃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明代的黃山茶不僅在制作工藝上有很大提高,,品種也日益增多,,而且這時的黃山茶已獨具特色、名聲鵲起,,黃山毛峰茶的雛形也基本形成,。
弘治十五年(1502)的《徽州府志·土產(chǎn)》記載,"近歲茶名細者有雀舌,、蓮心,、金芽,次者為下白,、為走林,、為羅公,又其次者為開園,、為軟枝,、為大號,名號殊而一,。"這種由"雀舌"而知形狀,、由"金芽"而知色澤,與"形如雀舌之狀,、色如象牙而黃"的黃山毛峰極為相似,。而黃山源和號稱500里黃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國茶經(jīng)》"休之松蘿"一文中,,據(jù)《歙縣志》寫道:"舊志載明降慶間(1567-1572) ,,僧大方住休之松蘿山,制法精炒,,郡邑師其法,,因稱茶曰松蘿,……"歙縣茶有的雖"本軼松蘿上",,因系仿松蘿制法,,也概名松蘿茶。例如當(dāng)時歙縣的紫霞山茶,也稱為"最上品",,也稱為松蘿茶,。與松蘿山毗鄰的歙縣北源茶,又稱為北源松蘿,,以享其名也,?!痘罩莞矩暺贰酚涊d:"歙之物產(chǎn),,無定額,亦無常品,。大要惟硯與墨為最,,其他則以北源茶、紫霞茶,。"說明當(dāng)時黃山源產(chǎn)北源茶和潛品紫霞山產(chǎn)紫霞茶,,亦很有名。
明代許次紓的《茶疏》記載:"天下名山,,必產(chǎn)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綮ㄖ商},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濃郁,并可雁行,,與岕頡頑,,往郭次甫亟稱黃山……"由此可知,黃山產(chǎn)茶歷史悠久,?!饵S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yǎng)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清代江澄云《素壺便錄》記述:"黃山有云霧茶,,產(chǎn)高山絕頂,煙云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dāng)為茶品中第一"。又據(jù)《徽州商會資料》記載,,黃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后),,當(dāng)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
清明前后,,親自率人到黃山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jīng)過精細炒焙,,創(chuàng)制了風(fēng)味俱佳的優(yōu)質(zhì)茶,由于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1875年試創(chuàng)黃山毛峰,,始入上海,英商品嘗稱好,,當(dāng)即名揚上海,,后來"謝裕大茶號"上批量加工洋莊及少量黃山毛峰出口,享有"名震歐洲四,、五載"之雀,,當(dāng)黃山毛峰運往關(guān)東(東北營口),時稱奉莊"謝裕大茶行"銷售,,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然后銷向華北,遂名揚天下,。
解放以后,,黃山毛峰被人們以名山產(chǎn)名茶,并作推斷為"黃山云霧茶"的后身,。
1937年《歙縣志》云:"毛峰,,芽茶也,南則陔源,,東則跳嶺,,北則黃山,皆地產(chǎn),,以黃山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后因戰(zhàn)亂,民不聊生,,黃山小源茶民過著"斤茶兌斤鹽",、"斤茶換升米"的貧苦生活,黃山大源每年也只有少量黃山毛峰生產(chǎn),。
1949年夏,,黃山丞相源僧師對來訪的政府官員,曾采用當(dāng)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葉生片,,每兩片面合成一對,,以4-5對為一扎(即棕櫚葉絲或苧麻梢捆扎),作為禮品相贈,。
1982年底,,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將徽州地區(qū)的太平縣改為縣級黃山市,,并將歙縣的黃山公社劃歸黃山市,設(shè)為湯口鎮(zhèn),。歙縣茶葉公司通過史料記載和實地考查,。
1984年春開始,在富溪鄉(xiāng)選點于新田,、田里兩村13個村民組生產(chǎn)特級黃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頭源)組生產(chǎn)的特級黃山毛峰,品質(zhì)最優(yōu),。作為歙縣禮茶,,"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以前送往北京。
1985年歙縣茶葉公司在收購特級黃山毛峰時,,提出以富溪鄉(xiāng)充頭源生產(chǎn)的特級黃山毛峰質(zhì)量為標(biāo)準,。
1994年起,歙縣茶葉公司轉(zhuǎn)向黃山小源的富溪鄉(xiāng),,在黃山毛峰原產(chǎn)地充頭源恢復(fù)特級黃山毛峰生產(chǎn),,出口西德、香港,。
獲獎榮譽
1955年,,中國茶葉公司對全國優(yōu)質(zhì)茶進行鑒定,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1982年獲商業(yè)部名茶稱號,。
1983年獲外經(jīng)部"榮譽證書"。
1986年被外交部定為招待外賓用茶和禮品茶,,定點在富溪鄉(xiāng)生產(chǎn);同年,,在全國花茶、烏龍茶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和名茶評比會上,黃山毛峰再次榮獲全國名茶桂冠,。
1987年2月被商業(yè)部授予部級優(yōu)質(zhì)名茶稱號,。
1990年富溪臺胞帶去特級黃山毛峰,經(jīng)臺灣"天仁企業(yè)集團"檢驗公認"品質(zhì)優(yōu)良",。
1999年春天,,國務(wù)院朱镕基總理訪美,,黃山毛峰被國家主席江澤民選做贈禮委托他帶去饋送他在美國費城恩師,。
制作工序
采制要求
黃山毛峰采摘細嫩,,特級黃山毛峰的采摘標(biāo)準為一芽一葉初展,1-3級黃山毛峰的采摘標(biāo)準分別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一、二葉;一芽二、葉初展,。特級黃山毛峰開采于清明前后,,1-3級黃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鮮葉進廠后先進行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危害葉,,揀出不符合標(biāo)準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zhì)量勻凈,。然后將不同嫩度的鮮葉分開攤放,散失部分水分。為了保質(zhì)保鮮,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dāng)夜制。
黃山毛峰的制造分系摘系摘、殺青、揉捻、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系摘
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標(biāo)準時開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結(jié)束,。
殺青
是在平鍋上手工操作,火溫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穩(wěn)一致,每鍋投葉量250~500克(嫩葉量少,,老葉量多),,以雙手盡量將葉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開,使茶葉接觸鍋面受熱均勻一致,,而又不使悶氣,,不焦,達到炒勻炒透,,經(jīng)3~4分鐘,,葉質(zhì)變軟,稍有粘性,,葉面失去光澤,,呈暗色即為適宜,便可進入揉捻,。
揉捻
將殺青適度的茶葉起鍋放在揉匾上,,輕輕加揉,,但應(yīng)注意抖散,避免悶黃,。特別細嫩的芽葉,,往往只需在鍋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葉色鮮艷和芽尖上的白毫,。
烘焙
分兩個步驟完成,。第一步是毛火(子烘)。一般四個烘灶并列一起,,火溫由90~95℃而逐個逐次降低(幅度5~7℃),,出鍋茶坯先在開頭火溫較高的烘籠上烘焙,待又有茶葉出鍋時,,將前茶坯移至第二個烘籠上來,,以后逐次類推,流水操作,,中間每隔5~7分鐘翻動一次,,手勢要輕,約經(jīng)30分鐘,,茶葉達到七成干即可下烘"攤晾",,這時中"毛火茶"。攤晾厚度3厘米左右,,經(jīng)30~40分鐘,,七成干的程度又有"回潮"時,一般以二烘毛火茶,,合并為一烘,,進行下一步的老火烘干。第二步是足火(老火),。每鍋葉量1.5~2千克,,火溫65~70℃,中間翻拌,,由開始每15分鐘一次,,以后延長至每20分鐘一次,直至全干,。
揀剔
除去劣茶雜質(zhì),,同時葉脈水分繼續(xù)向全葉滲透,稍有"還軟",,再以70℃火溫進行復(fù)火,,使其充分干燥。
制作方法
黃山毛峰的制造分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殺青:用直徑50厘米左右的桶鍋,鍋溫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鍋投葉量,特級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鮮葉下鍋后,聞有炒芝麻聲響即為溫度適中,。單手翻炒,,手勢要輕,翻炒要快(每分鐘50~60次),,揚得要高(葉子離開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開,撈得要凈,。殺青程度要求適當(dāng)偏老,,即芽葉質(zhì)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
揉捻:特級和一級原料,,在殺青達到適度時,,繼續(xù)在鍋內(nèi)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二,、三級原料殺青起鍋后,及時散失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卷曲成條即可。揉捻時速度亦慢,,壓力宜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白毫顯露,色澤綠潤,。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只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火溫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籠燒明炭火,烘頂溫度90℃以上,以后三只溫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結(jié)束時,茶葉含水率約為15%左右,。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cè)~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wěn)。初烘結(jié)束后,,茶葉放在簸箕中攤涼30分鐘,,以促進葉內(nèi)水分重新分布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并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后,,再復(fù)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fā),趁熱裝入鐵筒,,封口貯存,。
品茗指南
沖泡方法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xù)水沖泡2-3次。
沖泡黃山毛峰有以下幾點是要值得注意的,,否則的話,,即使是上等的黃山毛峰也泡不出好的滋味來。
比例:直接反應(yīng)的是茶的濃淡.濃淡要合適才好,,使我們能夠品嘗到茶的色和香,,同時,適當(dāng)?shù)臐獾瓕τ诓枞~中的物質(zhì)的浸出是有影響的,,這不但影響到茶水的色,、香、味,也影響到茶水對人體影響作用,。濃淡可以科學(xué)計測,,但是平時很少有人去理會這一指標(biāo)的,還是要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濃,。大致上說,一般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葉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
水溫:對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溫,,應(yīng)視不同類茶的級別而定,。一般說來,紅茶,、綠茶,、烏龍茶有沸水沖泡還是較好的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黃山毛峰,、西湖龍井,應(yīng)用80℃-90℃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時間: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鐘,。泡久了不但茶的口味不好了,還容易將茶中對人體不利的物質(zhì)泡出來,。將黃山毛峰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入開水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水溫高,、茶葉嫩,、茶量多,則沖泡時間可短些;反之,,時間應(yīng)長些,。一般沖泡后加蓋3分鐘,,茶中內(nèi)含物浸出55%,,香氣發(fā)揮正常,,此時飲茶最好。
次數(shù):一般3到4次就好了,,俗話說:"頭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趕快爬,。"意思是說頭道沖泡出來的茶水不是最好的,,喝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飲茶時,一般杯中茶水剩1/3時,,就應(yīng)該加入開水,,這樣能維持茶水的適當(dāng)濃度。
鑒別
鑒別黃山毛峰的真假與質(zhì)量,,可從看外形,、嗅香氣、看湯色,、嘗滋味,、評葉底5個步驟完成。
一,、外形:黃山毛峰的條索細扁,,翠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形似雀舌,。干茶葉芽的芽峰應(yīng)顯露,芽毫多者為上品,,芽峰藏匿,、芽毫少者質(zhì)差。特級黃山毛峰沖泡后芽葉會豎直懸浮于水中,,繼而徐徐下沉,,芽挺葉嫩。
二,、香氣:質(zhì)好的黃山毛峰,,抓一小撮干茶葉湊近鼻端,嗅之有鮮爽清新之感,,或有近似蘭香,、板栗香味。
三、湯色:茶葉沖泡3至5分鐘后,,傾出茶湯于另一碗內(nèi),。若是上乘的黃山毛峰,湯色清澈明亮,,呈淺綠或黃綠,,而且清而不濁,香氣馥郁高長,。
四,、滋味:黃山毛峰喝進口中,一般會感覺味鮮濃而不苦,,回味甘爽,。
五、葉底:黃山毛峰干茶經(jīng)沖泡去湯后留下的葉底嫩黃肥壯,,厚實飽滿,,均勻成朵,通體鮮亮,。
儲存法
有效儲存茶葉的必要條件是低溫,、干燥、避光,、少氧,。一般家庭儲存茶葉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冷藏保健法。將茶葉用復(fù)合塑料袋或密封的茶葉罐封裝好,,盡量擠掉袋(罐)內(nèi)的氣體,,放入冰箱冷凍室,可存放一年半到兩年,。如果放冰箱冷藏室,,茶葉須多層密封包裝,以防串味,,保持溫度在5℃以下,。飲用時將茶葉取出,充分回溫,,茶葉溫度接近室溫時才可拆封,,以免冷茶葉暴露空氣中,與外界濕熱空氣相遇,,水分凝結(jié)在茶葉表面,,導(dǎo)致劣變。
二是密封干燥儲藏法,,選擇密封容器(潔凈有蓋的陶瓷壇或鐵聽),,將塊狀生石灰用布袋裝好,,置于容器底部,把分裝成若干包的茶葉分層疊放在布袋上,,裝滿蓋嚴容器蓋,,把容器放在陰涼干燥處,可保存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