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縣的漢族傳統(tǒng)手工藝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紅黃青褐白)制作成型,經(jīng)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磐,。其中深黑 嵌白者,尤為上品,。
建水紫陶品種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頭陳列裝飾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雞,、鴿等肉食品,鮮美異常,。 建水紫陶采用當?shù)氐锰飒毢袂姨N藏量豐富的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調(diào)為紅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紅,、黃,、藍花等。裝飾上采用刻劃雕填,,既有粗獷豪放,、大筆、大塊的書法,,又有寫意國畫和民族圖案,。畫面用筆瀟灑,刀法流暢,,無論刻劃飛禽走獸,,還是花草魚蟲,均栩栩如生,,給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產(chǎn)工藝上采用無釉磨光,,即坯體不上釉,,燒成后只需打磨、拋光,、產(chǎn)品就可清新光潔,。一旦敲擊鏗鏘有聲,真可謂"體如鐵,、色如銅,、音如磐、亮如鏡,、光照鑒人",,形成了有別于陶器的獨特之處,實為"陶壇一秀",。
悠久的制陶史鍛造了精湛的漢族制陶工藝,,同時也錘煉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間制陶工藝師。 早在1921年,,建水藝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美術獎,。
建水陶產(chǎn)品豐富多彩,精美絕倫,,其產(chǎn)品主要有瓶,、尊、盆,、盤,、碟、碗,、壺,、缸、汽鍋,、煙斗,、文房四寶、樂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種,,深受人們喜愛。
其特點表現(xiàn)在:1,、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內(nèi)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zhì)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jīng)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zhì)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
2,、建水陶的獨特魅力還在于將書畫藝術與雕刻填泥工藝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建水陶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飾,,它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藝術于一身,,神形兼?zhèn)洌垒喢缞J,。清以來,,建水的騷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為紙,盡情揮灑潑墨,,移字畫于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后,藝人們依樣將墨跡精心雕刻成模,,再經(jīng)填充彩泥,、修坯、風干,、入窯焙燒,、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現(xiàn)出斑駁陸離的肌理變化,,產(chǎn)生出古拙斑斕的金石之氣,。加上其獨創(chuàng)的"殘貼"和"淡艷"裝飾工藝,將古老的建水陶藝點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絕倫,,是中國陶藝裝飾的奇葩。它既保留了名家筆墨的氣韻,,又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濕潤狀態(tài)的特性,,彰顯了名家捉毫濡墨,懸肘運筆的厚實功底,,也傳承了建水陶獨一無二的制陶工藝,。以古樸斑斕的視角沖擊,純潔淡雅,,自然純樸的感染力,,給人以優(yōu)美單純的寧靜,有"雅陶"之贊美,。正是有歷代騷人墨客,,文人雅士與工匠們的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陶成為集實用
價值,、審美價值于一體的高貴、典雅的藝術品而榮登大雅之堂,。
建水陶集實用性與觀賞性于一身,,是難得的工藝品,。它采用"斷簡殘貼"的藝術手法、"淡艷"裝飾效果和無釉磨光工藝,,將書法藝術與紫陶加工工藝完美地結合起來,,產(chǎn)品豐富多樣,精美絕倫,,有壺,、杯、盆,、碗,、碟、缸,、汽鍋,、煙斗、文房四寶,,因耐酸,、耐溫、透氣,、防潮和保溫久的特點,,用汽鍋蒸肉類、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可滋養(yǎng)身體和治病,著名的云南名特小吃,,云南汽鍋雞,,其汽鍋即為建水紫陶產(chǎn)品;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餿 ;用紫陶茶壺泡茶,,純正不變味;用花瓶插花經(jīng)久不凋;擺于案頭或博古架上,,會令人陶醉于藝術世界之中。
建水陶瓷源遠流長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現(xiàn)了原始的制陶業(yè),,到漢代已經(jīng)有了較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從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業(yè)進入了百花爭艷的鼎盛時期,成為云南省生產(chǎn)陶瓷的中心,,僅次于江西景德鎮(zhèn),,產(chǎn)品遠銷省內(nèi)外和東南亞,,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視為我國"國瓷"的一部分,。自清代開始,,建水又燒制了名聞中外的紫陶,以其別具一格的書畫藝術風格而獨步天下,。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譽,,市場價值頗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價格最高,,有"向氏紫陶,,價同黃金"之美稱。無論是達官巨豪,,還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燒制陶器擺設于家為榮。建水紫陶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于一身,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藝術的一朵奇葩,。
建水紫陶的代表性人物是陳紹康大師,。陳紹康大師是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臨安鎮(zhèn)碗窯村人,現(xiàn)年69歲,,出生于制陶世家,。建水美術陶廠原技術副廠長。能書會畫,,精于雕刻設計,,諳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藝流程,先后兩次獲國家輕工部"百花獎",、"優(yōu)秀創(chuàng)作二等獎",。1979-1991年三次分別受到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9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藝術協(xié)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1947,,字茂園,,建水縣城區(qū)人。在詩文、戲區(qū),、書畫等方面有相當造詣,。書畫取法諸家眼界弘遠,故落墨縱橫奇古,,氣態(tài)萬千,。山水花鳥人物皆精,畫竹尤佳傳世作品為茂家看好,。
生卒不詳,,近代建水書畫家。書精古隸,,間作其它花卉亦佳,。筆墨生動醇厚有天然之致。在書畫界享有極高聲譽,。
1964年,,建水碗窯村人,13歲徒陶,,20歲后陶藝已聞名遐邇,,后又自習書畫飾于各型陶器。一生致力于紫陶研制,,被視為紫陶工藝創(chuàng)始人之一,。作品造型優(yōu)美,書畫精湛,,磨工細膩,,被書藏家視為上品。
1919-1987,,向逢春之子,。自幼隨父習陶,得其真?zhèn)鞑⒂袆?chuàng)新,,其作品名與父齊.
彝名瓦渣波,。1954年3月出生于建水縣官廳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自幼酷愛民間美術,。1974年進美術陶廠工作,,從取泥煉泥起學習制陶各項工藝。1975年跟隨民間老藝人向福功學藝,,并受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楊大申老師系統(tǒng)指導,,對制陶原理和操作實踐均有有研究。其作品的造型和裝飾在傳承古法又極富創(chuàng)新,,在陶上所表現(xiàn)的民族文化和坯體的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娃兒對陶的熱愛,。因此,而激發(fā)的創(chuàng)作激情是不同凡響地,。
1978年省政府恢復人民大會堂云南廳,使用建水紫陶燒制四只大花缸,,分別刊刻杜鵑,、山茶、玉蘭,、報春四大云南名花,,受托參與器型的設計與繪畫裝飾。其作品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裝飾古樸,,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