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特尖是安徽省烘青綠茶中的一個特有品種,其產量最為集中,,質量也屬上乘的要首推涇縣所產的尖茶,。特尖就是涇縣尖茶中的精品。據資料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涇縣尖茶的級別按其品質和采期分為:魁,、貢,、天、地,、人,、和、元,、享,、利、貞十個等級,。后以將級別劃分改為提魁,、特級尖茶和一至六級十二等的一般尖茶,一直延續(xù),。由于一些習慣原因,,提魁也往往歸入特級尖茶之中。
涇縣尖茶現(xiàn)主要產于涇縣東南部山區(qū)的愛民,、南容,、汀溪、銅山、晏公,、陳村等鄉(xiāng)鎮(zhèn),。這些地區(qū)多為黃山山脈的余峰分部地帶,山高林密,,溪流瀠洄,,氣候溫濕,“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土壤也較肥沃。
其中以愛民的陰尖,、南容的濂長,、汀溪的大坑、銅山的麻嶺,、晏公的茶沖,、陳村的里塢坑等地所產尖茶品質最好。是提魁的特尖的主要產地,。
涇縣特尖具有色澤翠綠,、勻潤顯毫、嫩香持久,、高爽馥郁,、滋味鮮醇、甘爽耐泡,、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勻整肥壯的優(yōu)異品質特征,。新創(chuàng)名茶,入杯沖泡,,霧氣結頂,,蘭花清香四溢,芽葉徐徐展開,,清澈明凈,,品之鮮醇爽口。
功能主治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用于頭痛,、齒痛,、目赤,、熱病煩渴、痢疾,。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涇縣特尖具有散風熱、清頭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壓降脂等藥理功能,。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國林科院森林環(huán)保研究所,、冶金工業(yè)部地質測試中心、農業(yè)部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等科研,。
單位共同研究,,從涇縣特尖中分離出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多種氨基酸,B—胡蘿卜,、多酚類,、三萜甙類等物質及鈣(Ca)、鉀(K),、鈉(Na),、錳(Mn)、鉬(Mo),、鎂(Mg)、鐵(Fe),、鋅(Zn),、硒(Se)、鍺(Ge),、鉻(Cr),、鎳(Ni)、磷(P)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
為涼肝散風,、止痛消炎良藥。對治療高血壓,、肥胖癥,、口腔炎,、咽喉炎等療效顯著;對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氣,、瘧疾,、便秘等有較好療效;對鼻咽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煮水外洗能治療多種皮膚病及燙傷等;如果把它當作茶泡飲,,其滋味甘涼,、生津止渴、先苦后甘,,回味持久,,故被人們譽稱為‘綠色黃金’、‘益壽茶’,、‘美容茶’”?,F(xiàn)代科學臨床應用表明,涇縣特尖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殺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積,、提神醒腦,、減肥搞癌和抗輻射、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等功效。被國內外消費者譽為保健茶,、益壽茶,、美容茶,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飲料,。
涇縣尖茶的采,、制工藝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特尖要求采一芽二葉初展芽葉,,茶農形象地稱為“一葉抱,,二葉靠”。茶芽還須肥壯完好,,長約3厘米,,每100個鮮茶芽重量應為15克左右,。采回的鮮葉必須立即攤放,一般是上午采,,下午制,。尖茶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分為殺青和烘焙兩道,。殺青投葉量要少,,拌炒為主。烘焙用炭火,,分初烘和復烘兩道,。初烘、復烘均用四只烘籠連續(xù)進行,,其中并有輕壓做形,。尖茶外形松散,難以貯藏保鮮,,因此要求成品茶含水量低于4%,。
適合制的鮮葉要求在一芽二葉以上,但鮮葉要分級采摘,。將一芽二,、三葉的鮮葉作一等次,一芽三,、四葉的又分一等次,,老茶作另一檔次分開。采茶時應采用“提折”采,,禁用指甲“捏采”及“一手抓采”,,盡量避免損傷嫩葉。忌緊壓,、曝曬,、雨淋鮮葉。上午十點前鐘后所采的鮮葉分開制作,。
總體原則是薄攤快曬,。要求曬青葉均勻一致,失水率在某些方面15~20%左右為宜(即10斤鮮葉經曬青后重量在8.5至8斤左右).曬青標準以頂芽下第二片葉葉色變?yōu)榘稻G,、有光澤,葉片微向后卷為度。曬青程度應根據鮮葉嫩度,、產茶季節(jié),、氣溫高低|、空氣濕度的大小,、光照強度,、制作過程的可連續(xù)程度等靈活掌握,,以便發(fā)揮此工藝的最佳水準,提高成茶的質量檔次,。曬青在室外當陽處以篾制品或鐵篩墊曬,,曬青葉攤放厚度宜薄不宜厚,以葉片這間互無遮擋為最好,;整個曬青過程需輕手翻動2至3次,,使曬青葉受光照程度均勻一致。在空氣濕度大,、氣溫較低的天氣曬青程度應重些,,在氣溫較高、光照強烈或不能保持制作連續(xù)性(時間不充分)情況下則不能重曬,,強光照(中午)或高溫條件下曬青應分次進行,,每次曬青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氣溫超過35℃時不宜進行曬青,。曬青時間在春,、秋季一般掌握在30至45分鐘左右,夏季則在15至25分鐘左右,。不論在哪一個季節(jié),,凡曬青不到5分鐘即顯濃郁花香的鮮葉不宜制,應立即停止曬青,,移至室內攤放2至3小時后,,待再顯花香時則可殺青,以綠茶的方式炒制,。曬青葉以聞這微青,、略帶“水香”味為好,聞這顯甜味,、或全為“水香”味則為曬青過度,。
青葉移室內1至2小時后即可進行做青。做青手法是兩手伸開,,掌心向上,,手指叉開,將曬青葉輕輕捧起,,掌心抖動,,手指微向上提,使青葉叢手掌兩邊及指隙間滑下,,葉子受振支散開,,葉邊受到摩擦?;騼删o握篩沿,,前后左右輕輕抖動,,使葉子在篩內互相碰撞,這兩種方法在做青過程中經常交叉使用,。一般須經3至5次做青后才進行殺青,,高香一般做青次數(shù)超過5次,此工序耗時在4至10小時這間,。做青分為促活與呈香兩個階段,,前一階段須經2至3次做青,耗時2至3小時,,后一階段在3小時以上,。做青總原則是輕手、多次,、先輕后重,;做青次數(shù)逐次增多;攤放間隔時間逐步拉長,。在具體操
作中亦受氣溫的高低,、曬青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應適度調整做青及攤入間隔時間。第一次做青次數(shù)來回2至3次,,以后每次做青次數(shù)逐倍增加,。每次做青間隔時間逐步延長,即第一次做青后攤放1小時才進入第二次做青,,則第二次做青后須攤放1小時以上則做青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做青前一階段主要是促使鮮葉內水分的重新均勻分布,去除部分青味,。使葉色堅挺呈活氣(即與剛曬青時一樣),利于做青均勻.在進入第三次做青后鮮葉呈青辣味,第四次做青后顯青辣帶花香,,在理往前第五次做青后顯香花香略帶青辣味,待香氣伏后即可進入下一工序,,也可再做一次青才進入一工序,。若出現(xiàn)花香帶甜味的情況應及時轉入下一工序。若做青葉變?yōu)榧兾秳t為做青過度或間隔進間過長成茶不具花香,。
殺青與綠茶方式的鍋溫求大體相似,,但操作手法卻與黃茶類同。殺青過程要求“多悶少揚,,揚悶結合”,。鍋溫以能斷續(xù)聽到鍋底“噼啦”聲為度,急迫的“噼啦”聲為鍋溫偏高,。殺青程度以綠茶制作相同,。
揉捻與綠茶相同,但揉捻程度可以重些,揉捻葉溫在30至45℃之間對成茶品質增進作用,。
烘干過程要求比較嚴格。揉捻葉解決后應及時烘制,。烘溫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則進行,,烘干前期溫度在100至120度左右,時間在30分鐘左右,,中途翻轉2至3次,,后轉入70至90度的火溫烘至9成干,再經離火攤涼10分鐘左右轉入60至70度火溫燉火3至6個小時,,即為烘干到度,。
茶時經烘干攤涼后及時包裝,避光,、避異味,、放陰涼干燥處保存。
涇縣是安徽省的一個老茶區(qū),,尖茶是傳統(tǒng)產品,。遠在唐宋年代,就曾出過白云蘭片,、梅花片,、涂尖等類的名貴茶葉。傳說清朝乾隆皇帝六下南途經寧國府時,,知府大人獻下涇縣汀溪產的貢尖款待,,乾隆飲后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吩咐隨從多多帶上,,途中飲用。清朝末年,,涇縣汀溪,、愛民等地的尖茶已暢沿江各大城市,還曾成批出口東南亞一帶,,故而當時尖茶又被稱之為“洋尖”,。清朝學者胡聳孫稱譽其為“瑞草葳蕤,南國無雙,?!?/span>
1983年在中國出品商品基地及專廠建設成果會上,涇縣提魁的特尖受到外貿部門和有關領導的贊賞,,并獲得了外貿部頒發(fā)的“榮耀證書”,。
1985年特尖(提魁)被農牧漁業(yè)部和中國茶葉學會評為優(yōu)質茶,獲優(yōu)質農產品證書和獎杯,1986年特尖(提魁)被商業(yè)部評為中國名茶,。由于歷史原因,,尖茶已成為涇縣的一個主要茶類。新中國成立初期,,尖茶產量占全縣茶葉總產品的60%,。1953年后,因改制條茶,,使這一傳統(tǒng)產品生產受到極大影響,,尖茶產品瀕于絕跡。1973年后,,恢復尖茶生產,,但發(fā)展緩慢。
1984年后,,隨著市場的逐步放開,,尖茶產量迅速增長。1987年產量達332噸,,1990年超過500噸,,1993年接近600噸,占全縣總產的70%左右,。其中特尖150噸,,重振了尖茶生產的昔時風采。
沖泡時,,應根據茶葉的老嫩,、葉張大小,以及含絨多寡等外觀因素來決定注水方式,。綠茶沖泡的方法由注水,、投放茶葉方式的不同的而稱之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先在玻璃杯中注七分滿的水,,然后向杯中投放茶葉。
這種方法適用于茶芽細嫩,,緊細重實的茶葉,。覃塘毛尖以及芽頭肥壯的碧螺春等。它的優(yōu)點在于讓茶芽避免水流激蕩,,自然與水浸潤,,以利于茶湯的細柔爽口甘甜。
中投法:先在玻璃杯中注三分水,,放入茶葉,,輕輕搖晃使茶葉與水初步浸潤,,然后再向杯中注滿七分水使茶葉與水充分浸潤。這種方法適用于茶芽細嫩,,葉張扁平或茸毫多而易浮水面的茶葉,。
先在杯中放入茶葉,注入少量足以浸潤茶葉的水,,輕輕搖晃使茶葉與水初步浸潤,,然后再向杯中注滿七分水使茶葉與水充分浸潤。這種方法適用于葉張扁平或寬大的茶葉,。
用以上方法沖泡后,約一分鐘左右出茶,,即可泡出綠茶鮮爽回甘,、水醇湯柔的特點。那種茶缸一壺泡到底的便捷方式不太適宜于綠茶,,這樣一來,,綠茶最引以為豪的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已經由高溫悶泡而轉化而消失了。
有的人喜歡用蓋碗,、瓷壺或紫砂壺沖泡,,也不是不可行,只要根據茶具來把握水溫和出茶時間,,泡出綠茶的特點,,都會泡出一杯芳香甘美的好茶。
有助于延緩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能阻斷脂質過氧化反工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有助于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有助于預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斷亞硝酸鉸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并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功效,。
4、有助于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癥治療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
有助于美容護膚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瞼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
有助于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堿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堿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Х葔A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于使人體盡快消除疲勞。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茶葉中的咖啡堿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幫助消化,,增強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謂“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這里,。
有助于護齒明目
茶葉中含氟量較高,,這對預防齲齒,護齒,、堅齒,,都是有益的。茶葉中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體混濁度,,經常飲茶,對減少眼疾,、護眼明目均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