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曬醋,,貴州省赤水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赤水曬醋采用固體發(fā)酵繁殖產生天然醋酸菌,,醋坯和成品醋都在陽光下長久曝曬而成,,故稱曬醋。
赤水曬醋獨特的民間傳統(tǒng)手工釀制技藝,,幾十道工序精湛復雜的工藝,,獨特的千年活態(tài)傳承方式,純天然中草藥精制秘方配方,。加之赤水特殊的低海拔地理位置,,氣候十分炎熱,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0度以上,,使其經過二至三年漫長夏季高溫曝曬的赤水曬醋吸取了日月之精華,,形成了赤水曬醋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具有色,、香,、酸、醇,、濃的特點,。
好在香、絕在藥,、妙在曬,。原汁曬醋長期保存不變味,不生花,,不變質,。觀之色澤柔和,釅如菜油,,聞之酸香撲鼻,、沁人肺腑,,食之酸甜可口,濃香味美,,回味綿長,。
赤水曬醋歷史悠久,始于晉漢年間,,為中國麩醋之典范,。據(jù)史料記載,赤水先民很早就有喜食曬醋的習慣,。1998年,,在赤水市復興鎮(zhèn)馬鞍山出土的漢墓群中,就發(fā)現(xiàn)保存有原始陶醋罐,。
赤水市一市民家中的族譜記載,,明朝萬歷九年(1581年),在赤水河打魚為生的漁翁食魚時,,常用曬醋軟化魚骨,。
到了清道光年間,眾多客商落戶赤水,,商賈云集,,經濟繁榮,一家名為“源隆順”的商號將流傳于民間的赤水曬醋手工釀造技藝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辦醬醋廠,,所釀曬醋酸味純正,香甜爽口,,用楠竹竹筒熏干盛裝,,每筒重0.5至1.5千克不等,暢銷川黔,。
據(jù)光緒年間《增修仁懷直隸廳志》(赤水當時屬于仁懷廳管轄)記載,,道光年間(1830年),赤水城內“源隆順”商號請來釀醋技師對流傳于民間的曬醋釀造技藝改進,。據(jù)記載:“曬醋,,平民之家,曬壩置缸,,內置醋培,,撒鹽封口,淋曬兩年以上,。河下游鹽商家頗喜釀制,。醋味濃厚,百姓喜食”,。河下游即為今赤水一帶,。
后來,,又相繼出現(xiàn)了“富生榮”、“同心永”,、“永盛”,、“富源”、“華昌”等10多家商號興辦醬醋廠,,并吸收部分地方上名聲響亮的人物參股經營以擴大其影響,。當時,赤水城內曬醋十里飄香,,在民間流傳有“商家聚赤水,,曬醋數(shù)第一”之說。
貴州省赤水市,。
赤水曬醋在貴州,、四川和重慶一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做到了純天然零添加,是原生態(tài)的健康調味品,具有色,、香、酸,、醇,、濃等特點。
外觀方面,,赤水曬醋呈紅棕色,,味酸柔和,酸味醇厚,,微甜爽口不澀口,,稍有甜口,不霉變,,香氣濃郁,。
赤水曬醋不僅感官特征耀眼,而且質量特點亦顯著,。
赤水曬醋具有清熱解毒,、降脂降壓、消除疲勞,、軟化血管,、美容養(yǎng)顏、調節(jié)人體血液酸堿平衡,、減少膽固醇堆積等功效,。
赤水曬醋以傳統(tǒng)手工釀造技藝進行生產,,選料考究、制作精良,、質量標準要求高,,具有不可復制的獨特性。
釀造工序繁多,,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100多種中草藥配方制作醋曲,,優(yōu)質大米、糯米的精選,、蒸煮,;麥麩、小麥及醋曲與大米粥拌醅,;醋醅室內發(fā)酵,;醋醅裝壇;日光曝曬,;醋醅浸淋,;產品精釀;滅菌,;檢驗,;包裝等三十幾道工序。
整個生產周期要經過兩年以上才能成形,。
赤水曬醋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2—17%,是牛奶蛋白質含量的3倍以上,。
經遵義市質檢院和貴州師范大學檢測中心對赤水曬醋進行檢測,,有力證實了赤水曬醋質量特點突出,與其他類型的醋相比較,,赤水曬醋的各項理化指標優(yōu)于同類產品,,其中總酸(以乙酸計)≥5.0克/100毫升,不揮發(fā)酸(以乳酸計)≥1.42克/100毫升,,可溶性無鹽固形物≥15克/100毫升,。
赤水曬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人體所必需的18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增強消化功能,、增強體力,、增強機能免疫力和抗衰老、降血壓,、生血等獨特功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防病保健調味食品。
赤水市地處大婁山北麓貴州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地貌呈兩谷一梁四面坡,,多為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地,。赤水地處東經105°36′—106°15′,北緯28°16′—28°46′,。
婁山山脈尾部沿東南向西北以三條山脊伸入市境,,地勢呈東南高、西北地,。赤水河,、習水河均從東南向西北貫串境內,大同河,、鳳溪河等大小溪河縱橫交錯,,地貌被侵蝕切割成峽谷山地,坪狀低山和丘陵,,使背斜層和向斜層發(fā)生倒置,,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逆構造地形,。
按褶皺起伏程度,,從東南向西北依次遞降為中山、低山,、丘陵,,海拔多在230―1200米之間,金沙葫蘆坪為全市海拔最高,,達1730米,;習水河出口境的磨刀溪為海拔最低處,,達221米,,相對高差為1509米。
赤水市境南部山大坡陡,,河流切割強烈,,深度在500―1000米之間,以平頂山,、單面山為主,,形成“V”型峽谷,河流落差大,。東南部山巒重疊,,峽谷幽深。中部有二郎壩,,七里壩山梁,。
西北河谷開闊平緩,丘陵起伏,,多為渾園山丘或河流階地,。赤水境內山脈主要為婁山山脈支系,,由東南向西北分支延伸,山形展布與構造形跡走向基本一致,。山梁多南北向,,山大坡陡,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以平頂山或單面山形為主,,斷巖嶂谷,河流落差大,,瀑布多,,山峰多在海拔千余米。
赤水市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是曬醋釀造的理想之地,。赤水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季風對當?shù)貧夂蛴兄匾绊?,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冬季氣流主要分析來自高緯大陸,,受大陸氣團控制,,氣候干冷,、風大,盛行偏北風,;夏季氣流來自低緯海洋,,主要受夏季季風影響,氣候濕熱,、多雨,,多吹偏南風。春,、秋季節(jié)由于受冬、夏季風氣流相互控制,天氣冷暖,、晴雨多變,。
因此,赤水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即夏季炎熱,,冬季溫涼,四季分明,,水熱同季,,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氣候溫和。
赤水近年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冬暖春早,,同時具有貴州高原乍暖乍寒和川南高溫濕潤的氣候特點。赤水多年平均日照為1297.7小時,,日照值的歷史范圍多在1260―1400小時之間,,其中中山地區(qū)日照長,峽谷地區(qū)日照少,,丘陵地區(qū)日照多,,峽谷地區(qū)日照少,西北部地區(qū)日照多于東南部地區(qū),。
赤水全年平均氣溫18.1℃,,夏季最熱月平均27.2℃,極端最高氣溫為41.3℃,;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8.0℃,,極端最低平均氣溫為-5.7℃。元月為最冷月,,日平均氣溫7.9℃,,7月和8月為最熱月,日平均氣溫為28℃,。赤水年積溫較高,有效積溫達5800—5888℃,。赤水降雨量豐富,,多年年平均降水量達1286.8毫米,降雨集中,,時間分布不均,。
赤水夏季總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43.44%,冬季總降水量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39%,;秋季總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22.68%,;春季總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25.47%,,常年于4月下旬進入雨季,到9月雨季結束,。赤水全年無霜期為357天,。
赤水市土壤肥沃,山低田多,,耕地集中,,農業(yè)發(fā)達。赤水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pH值小于7,土層厚度在50厘米―100厘米之間,。據(jù)相關機構測定,,赤水土壤pH值6.0,有機質5.54%,,含鈣(Ca)0.386%,,鐵離子平均含量8.6毫克/千克,,鋅離子平均含量0.9毫克/千克,,全氮(N)0.265%,全磷(P2O5)0.061%,,全鉀(K)2.04%,。赤水的土壤類型有水稻土土類,潮土土類,,山地黃棕壤土土類,,黃壤土土類和紫色土土類,其中,,紫色土土類占全市土地面積的70%以上,。
紫色土壤是紫色紅砂巖、泥巖風化以后,,經過赤水獨特的生物氣候下形成的,。赤水紫色土壤多為非地帶性土壤,發(fā)育成熟,,土層深厚,,厚度在75厘米以上,表土層少有或無母巖碎片,,紫色土部分淋容較弱地段也有鈣質紫色土發(fā)育,。這種松軟的紫色土通氣透水,礦質營養(yǎng)豐富,非常適合種植糯稻,、小麥,、中草藥等作物。這些正是釀造赤水曬醋配方中的主要原料,。赤水曬醋的生產需要空氣中和土壤中的數(shù)百種微生物參與發(fā)酵,,因此,必須要有能適應這數(shù)百種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這樣的環(huán)境只有在赤水河下游即赤水市一帶才能找到,。
赤水曬醋傳統(tǒng)釀造技藝是在赤水獨特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赤水曬醋是典型的“地域資源型”產品,,其品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shù)氐锰飒毢竦牡乩憝h(huán)境。
赤水屬南亞熱帶到暖濕帶的立體氣候,,山水交錯,,常年溫差和晝夜溫差小,濕度大,,土壤豐富,,有水稻土、新積土,、紫色土等六大類優(yōu)質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糯稻、小麥,、中草藥等作物,。
這些正是釀造赤水曬醋配方中的主要原料。赤水曬醋的生產需要空氣中和土壤中的數(shù)百種微生物參與發(fā)酵,,因此,,必須要有能適應這數(shù)百種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這樣的環(huán)境只有在赤水河流域才能找到,。
赤水釀造歷史悠久,,一百多年來醋廠周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被釀醋活動所選擇、馴化與繁殖,,從而參與赤水曬醋的釀造活動,,缺少它們的參與醋的質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空氣中的微生物既無法復制,,也無法搬運,,這就成為赤水市具有獨占意義的壟斷資源。
2013年,,合江縣有調味品生產企業(yè)8家,其中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1家,主要以生產醬油為主,,年產量1570噸,,實現(xiàn)銷售收入8000萬元。赤水市有曬醋生產企業(yè)10余家,,年產曬醋500噸,,銷售收入800萬元。
2014年,,赤水曬醋年產能達1.6萬噸,。
2016年,黔老翁的曬醋年產量達到5000公斤,,占赤水曬醋總產量的80%左右,。
1915年,赤水曬醋和茅臺酒雙雙榮獲“巴拿馬金獎”,。
1930年,,赤水曬醋獲“貴州省物產展覽會甲等獎”。
1984年,,赤水曬醋獲“貴州省優(yōu)質產品獎”,。
1988年,赤水曬醋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獎”,。
2015年,,赤水曬醋成為赤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基地。
2015年08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赤水曬醋”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