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小的甲路傘古樸,、輕巧,,看似簡單,但要制作一把上好的甲路傘,,是件不容易的事,。手工制作不用說了,首先要選好材料——竹子,、皮紙,、桐油、絲綢……關鍵的是竹子,,傘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竹子質地堅硬極富有彈性,不易折斷,;直接來源于大自然,,淡雅,環(huán)保,。這正是甲路傘所采用竹制傘架的特色優(yōu)點,。缺點是易遭蟲蛀,霉變,。所以,,手工削好的傘架須進行嚴格的高溫蒸煮,太陽暴曬及烘烤,。接下來是裝鍵,、裱皮紙、繪傘花,、修卷上油,、穿花線、結頂,,近三十道工序,。藝人們在傘面上還精心勾畫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姿態(tài)優(yōu)美的仕女,、山明水秀的風景等圖案,,使雨傘不僅成為美觀大方,、晴雨相宜、經久耐用的生活用品,,而且為很有欣賞價值的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品種有色彩艷麗的花傘,樸素大方的黑油傘,,色澤光亮的透明傘等多種,。
作為一種傳統(tǒng)民間工藝,中國是世界上發(fā)明雨傘的國家,。據(jù)《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fā)明的。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巧匠,,同時代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國,難免碰上日曬雨淋,,于是在他出行的車上便制作了一種固定的傘,,既可遮風避雨也可遮陽避暑。這種隨車固定的“傘”,,在1989年發(fā)行的J162《孔子誕生2540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周游列國”上便可一睹風采,。目前中國古老的傘結構實物,出土于湖北江陵望江一號墓,,屬戰(zhàn)國時期,。唐代的《步輦圖》也給我們提供了唐傘的樣本,,清晰描繪的傘骨,、傘斗和傘柄線條,看上去令人感到傘的制作十分精美,。歷史進入北宋時期,,中國紙傘結構形式到這一時期真正定型,這也是中國傘結構發(fā)展的成熟期,。在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中,,紙傘的開合描繪看上去令人信服,我們從中形成了對宋代紙傘的基本印象,。
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南宋丞相馬廷鸞(甲路張氏女婿)逸居甲路時,從京城帶了一把油紙傘,。從此,,甲路人便不斷改進工藝,世代相傳制傘,,且作出名氣,,成了江南傳統(tǒng)產品,。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被列入《婺源縣志》“貨屬篇”,也隨著徽商的足跡走遍長江流域,??谷諔?zhàn)爭期間,產量大,,甲路一條制傘店鋪多達36家,,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產傘25.2萬多把,,暢銷長江流域,、全國各地及海外,其中外銷達17.6萬余把,?!凹茁酚陚恪睋P名中外,先后在1936年的粵湘鄂贛四省特產聯(lián)合展覽會上,,同年被選入國際產品博覽會,,并獲得金獎;1943年的江西省農工產品展覽會上展出,。1936年在國際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清末甲路制傘藝人張龍盛出名,相傳一直沿用的竹制傘鍵(俗稱:虎尾鍵)系他發(fā)明,。民國時期傘面畫師張祖漢畫技傳神,,形象逼真,民間以收藏其所畫之傘為榮,。
附:傳說,,康熙年間,婺源(隸屬安徽)徽戲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訪江南,正趕上露天戲臺看戲,,不巧天下起雨,,前排有人撐傘擋住了后排人的視線,性急的頑童就用石子擊打,。石子是擊中了雨傘,,然反彈出來,打破了旁邊的一把雨傘,??滴趸实塾X得奇怪,即刻叫人打聽,。結果:完好無損的是甲路產的,,而被擊破的那把產自它地,。從此,“甲路傘,,甲天下”便傳開了,。一時間甲路傘便隨著徽商的足跡走遍了長江流域,漂洋過海,,成了歷史名傘,。當時,民謠唱道:“景德鎮(zhèn)的瓷器,,甲路的傘,,杭州的絲綢不用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