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形茶是一種細條形的再加工茶,,用茶葉初,、精制自然產(chǎn)生的細片末茶,,研磨成茶粉,然后加入符合食品要求的粘合劑,,調(diào)和壓制成細條的固形茶,。
形狀似短碎的面條和粉絲,斷面有圓形和三角形兩種,,一般長度1--2厘米,,直徑0.1—0.15厘米,用沸水沖泡后茶條不散,,茶葉中水可溶物能很快溶出,。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花茶固形茶,,主銷山東等地。
制造工藝分茶葉處理,、粘合劑的調(diào)制,、茶粉與粘合劑的拌和、擠壓造型干燥,、篩分整形等過程,。
茶葉要磨成150-200微米的微粒,然后加入植物性淀粉和蛋白質(zhì),,再加35-40%的水調(diào)成糊狀,,在多孔模扳的壓力機中,用每平方厘米50公斤的壓力,,擠出長條形茶,,薄攤放在篩板上,用熱風吹干到含水量10%左右,,再用低溫長烘到足干,,然后整理成長短一致的規(guī)格,用防潮材料包裝,。
這種茶的生產(chǎn),,對解決低檔茶葉原料的再生利用是有益的,也是茶葉飲料的一種新品種,。
茶葉出口國家制定檢驗標準的有印度,、前蘇聯(lián)、土耳其,、斯里蘭卡,、肯尼亞、盂加拉和毛里求斯等國,。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茶葉生產(chǎn),、消費和出口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95%以上是紅茶。制定的茶葉檢驗的國家標準有下列4種:
茶葉規(guī)格 (IS 3633-72)
茶葉取樣 (IS 3611-67)
茶葉術語 (IS 4545-66)
茶葉包裝規(guī)格 (IS 10-76)
印度早在1966年就把評茶術語列為國家標準,。茶葉品質(zhì)感官審評,,評茶師對茶葉品質(zhì)的描述,專門有一套特殊的術語,。根據(jù)茶葉化學成分的分析,,制定了紅茶品質(zhì)規(guī)格。對粗纖維的規(guī)定為12-15%,,并根據(jù)對本國有代表性茶樣的分析,,建議以12代替ISO 3720規(guī)定的16.5%;水浸出物含量的最低限度為35%,,為了提高印度茶葉品質(zhì),,他們建議把最低限度提高到38%。
關于防止茶葉摻假的規(guī)定已列入1954年制定的印度防止儀器摻假法令,。違者沒收茶葉并予以處罰,。為了與ISO 3720保持一致,印度已修訂了本國茶葉國家標準,,政府用法令支持國家標準的實施,。為了保證茶葉質(zhì)量,印度政府設有茶葉質(zhì)量監(jiān)管機構_茶葉局,。并訂有茶葉質(zhì)量管理條例,,在產(chǎn)地和出運港口,實施檢驗,,使規(guī)定的最低標準得到嚴格遵守,。
斯里蘭卡
訂有紅茶(CS:135-1979)、速溶茶葉(CS:401-1976)和禁止劣茶輸出法標準,。所有茶葉在生產(chǎn)過程中或出口時,,對茶葉的質(zhì)量,,都要受茶葉局監(jiān)管,,除經(jīng)申請許可,用作提取咖啡堿,、色素或其他工業(yè)用途(不包括提取速溶茶)者外,,對不符合法令的低劣茶葉,不得出口,。
日本
茶葉標準由農(nóng)林,、厚生、通商產(chǎn)業(yè)3省聯(lián)合頒布,。訂有茶葉質(zhì)量標準,、檢驗方法,、檢驗方法、包裝條件,、取樣方法等,。質(zhì)量標準包括品質(zhì)的形狀與色澤、水色與香味,、水分,、茶梗、粉末及衛(wèi)生指標等項,。品質(zhì)訂有最低標準樣茶,,每年由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茶葉水分,、茶梗,、粉末含量有以下規(guī)定:
水分:各種綠茶及固形茶不超過5.5%,各種紅茶,、綠茶,、末茶和袋泡茶不超過7%;
茶梗,,不超過(%):炒青,、出口煎茶,珍眉,、秀眉5,,珠茶、特種紅茶3,,粗綠茶20,,特種綠茶、紅茶中的葉茶,、碎茶1,,紅綠末茶2,,固形茶1,;
粉末:炒青,、出口煎茶,、珍眉,、珠茶、粗茶和紅茶中的葉茶以30目篩下物稱為粉末,秀眉,、紅碎茶以40目篩下物稱為粉末,,紅,、綠末茶,、固形茶以60目篩下物稱為粉末,,分別規(guī)定粉末標準不超過(%):炒青,、出口煎茶,、秀眉5,,珍眉,、粗茶3,,珠茶,、固形茶2,,葉茶4,紅碎茶7,,紅、綠末茶10,;
不得含有不純物,,不得著色?;旌喜瑁▋煞N以上的不同品名混合而成的茶葉)的形狀與色澤以混合茶類似的茶葉為標準,,形狀與色澤不相同的各個項目,,按相同類型的茶為標準。
土耳其
土耳其的茶葉國家標準共有8種,,均于1971年公布施行。其編號和標題如下:
TS 1561-71 茶葉已知于物質(zhì)含量的粉末狀樣品的制備,;
TS 1562-71 茶葉在103攝氏度下重量損失的測定,;
TS 1563-71 茶葉水浸出物的測驗;
TS 1564-71 茶葉總灰分的測定,;
TS 1565-71 茶葉水溶灰分的測定,;
TS 1566-71 茶葉酸不溶灰分的測定;
TS 1567-71 茶葉水溶灰分堿度測定,;
TS 1568-71 茶葉從大包裝中取樣,;
TS 2948-71 茶葉從小包裝中取樣。
土耳其是以國際標準化組織推薦的茶葉國際標準作為他的國家標準的,。
其他
肯尼亞和孟加拉國的茶葉質(zhì)量控制工作受國家標準局監(jiān)管,。毛里求斯和孟加拉國所訂紅茶標準,與ISO 3720紅茶規(guī)格相似,。印度尼西亞有紅茶的描述性品質(zhì)規(guī)格,。
在宋、元時代之后,,中國人所飲用的茶,,固形茶是最通行的;固形茶起源其實比散茶來得早,,以唐宋時期最為風行,,是民間進貢朝廷的重要貢品,稱為貢茶,,當時上好的固形茶價格比等重的金子還值錢,,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代以后,認為固形茶是奢侈浪費,,已經(jīng)失去茶的真味,,同時要人民節(jié)省勞力,于是廢止末茶(使固形茶成為粉末的)而鼓勵人民喝一種連茶葉的煎茶,。這一種從固形茶到煎茶的大變化,,使得中國茶書的根底發(fā)生動搖,但隨著煎茶的普及,,關于茶的知識的需求也格外提高,。
這種茶的生產(chǎn),對解決低檔茶葉原料的再生利用是有益的,,也是茶葉飲料的一種新品種,。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花茶固形茶,,主銷山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