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州溪黃草學名溪黃草(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又名溪溝草,、山羊面,、臺灣延胡索和大葉蛇總管,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莖直立,,高達1.5(2)米,,有細條紋,帶紫色,,莖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草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圓錐花序生于莖及分枝頂上,,花冠紫色,,長達6毫米,外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盤環(huán)狀,成熟小堅果闊卵圓形,,花,、果期8-9月。溪黃草產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及臺灣,常成叢生于海拔120-1250米的山坡,、路旁,、田邊、溪旁,、河岸,、草叢、灌叢,、林下沙壤土上,。全草入藥,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跌打瘀腫等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莖直立,高達1.5(2)米,,鈍四棱形,具四淺槽,,有細條紋,,帶紫色,基部木質,,近無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莖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大內彎的鋸齒,,草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僅脈.上密被微柔毛,,余部無毛,散布淡黃色腺點,,側脈每側4-55與中脈在兩面微隆起,,在邊緣之內網(wǎng)結,其間平行細脈多少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上部具漸寬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圓錐花序生于莖及分枝頂上,長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體組成龐大疏松的圓錐花序,圓錐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梗,,總梗長0.-5-1.5厘米,花梗長1-3毫米,,總梗,、花梗與序軸均密被微柔毛;苞葉在下部者葉狀,,具短柄,,長超過聚傘花序,向上漸變小呈苞片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與總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細小,,長1-3毫米,,被微柔毛?;ㄝ噻娦?,長約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間夾有腺點,,內面無毛,萼齒5,,長三角形,,近等大,,長約為萼長之半,果時花萼增大,,呈闊鐘形,,基部多少呈壺狀,長約3毫米,,脈紋明顯,。花冠紫色,,長達6毫米,,外被短柔毛,內面無毛,,冠筒長約3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寬約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長約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圓裂,,下唇闊卵圓形,長約3毫米,,內凹,。雄蕊4,內藏,?;ㄖz狀,內藏,,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環(huán)狀,。成熟小堅果闊卵圓形,長1.5毫米,,頂端圓,,具腺點及白色髯毛?;?、果期8-9月。
分布范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及臺灣;常成叢生于山坡,、路旁,、田邊、溪旁,、河岸,、草叢、灌叢,、林下沙壤土上,,海拔120-1250米。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我國東北松花江流域下游。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跌打瘀腫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