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泉州枕山面海,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具有龍眼生長所需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是龍眼栽培最適宜區(qū)和發(fā)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龍眼栽培歷史,泉州特產龍眼干是絲綢銷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晉江、鯉城和南安被國家農業(yè)部,、全國供銷總社確定的全國六大龍眼生產基地縣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榮獲“中國龍眼之鄉(xiāng)”稱號,。2014年泉州龍眼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目前,泉州龍眼種植面積43萬畝,,總產量4.7萬噸,。龍眼種植面積、產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國地級市前列,。全市擁有萬畝龍眼的鄉(xiāng)鎮(zhèn)15個,百畝以上龍眼場有166個被譽為“龍眼洋”,。泉州擁有豐富的龍眼品種資源,,堪稱我國“龍眼品種資源寶庫”,,原產于泉州市的龍眼品種(或品系)計有79個,。引進的品種40多個,登記造冊的品種,、品系多達110多個,,占全國龍眼品種的三分之一,。泉州龍眼品質優(yōu)良,、風味獨特,馳名中外,?!皷|璧”為泉州“珍稀”獨有品種,,被譽為“鮮食龍眼之王”,;“福眼”為泉州主栽品種,,經品種鑒評被公認為制罐、加工最佳良種,,被稱為加工的“龍眼之王”,,曾榮獲巴黎國際博覽會旅游美食金質獎章 “綠喜”、“康爾美”,、 “康益園”,、“源山”、“育新”,、“龍珠山”、“喜多多”,、“親親”牌龍眼加工產品暢銷國內外,,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東臨臺灣海峽,,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為戴云山主體部分,山地1000多萬畝,,耕地217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閩南沿海丘陵平原分布最廣的土壤為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土壤酸性較強,,適宜龍眼種植。種植出的龍眼果肉淡白色,,明如凝脂,,晶瑩潤澤,,肉質嫩脆,。?
2,、水文情況:泉州市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龍眼夏秋間(5~11月)生長期需要充沛的雨量,,泉州全年多雨有利于龍眼果實的生長發(fā)育,。境內溪流多達34條,總長1620公里,,地表水總量87.6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保持良好,,水質清澈,、純凈,是理想的農業(yè)用水,,保證了種植龍眼過程中的無污染的水源,,為種植出高品質的泉州龍眼提供保障。?
3,、氣候情況:泉州地處低緯度,,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素有“溫陵”之稱,。“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是泉州氣候的寫照,。年平均氣溫18-20℃,無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達1900-2000小時,冬季適宜的低溫(日均溫≦10℃寒積天數21天以上)既有利于龍眼花芽分化,,又無凍害,。海陸間的熱力差異,,東南季風帶著大洋水氣頻頻而來,潤澤著溫陵山川,,繁育著豐富的茗果資源,,形成了適宜龍眼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及環(huán)境條件。
三.地域范圍
泉州龍眼地域保護范圍包括泉州市所轄南安市,、惠安縣,、泉港區(qū)、安溪縣,、晉江市,、洛江區(qū)、永春縣,、石獅市,、豐澤區(qū)等9個縣(區(qū)、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7′11″~119°34′19″,,北緯24°56′39″~25°45′25″??偙Wo面積8752平方千米,,年生產面積33萬畝,年產量5萬噸,。
四.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1)福眼:果實扁圓形,果頂圓,,果大,。果肉淡白色,肉厚,,透明,,稍脆,清甜味淡,,皮薄,,果核紫黑色,扁圓形,。
(2)東壁:果實近圓形,,果頂圓,果肩,、基均平。果皮褐帶灰,,具有黃褐色細斑,,龜狀紋明顯,、較規(guī)則,果面放射線多,,果皮稍脆,。果肉乳白、透明,、渣極少,。果核紫黑色,近圓形,。果大,、肉厚、質堅脆,,濃甜且芳香,,含糖量高。
(3)松風本:果穗大,,果樹大小均勻,,分布較密。果實近圓形,,黃褐色,,龜狀紋不明顯,縱紋和瘤狀突起明顯,,果中大,,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質地脆,,味濃甜,不流汁,,易離核,、風味濃。?
2,、內在品質指標:泉州龍眼品質較好,,營養(yǎng)價值高,單果重10.9~14.2g,,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23.0%,,可食率62.5%~73.4%,品質優(yōu),。?
3,、產品質量安全規(guī)定:泉州龍眼產品質量按NY/T5176—2002執(zhí)行。
五.特定生產方式
1,、場地的選擇:在園地選擇上,,比較注意的是坡向,。冬季有霜凍地區(qū),選擇南或東南向,;沿海地區(qū)常有臺風,,有條件地區(qū),選西南方向為宜,。土層應深厚,,地質表層沙壤至壤土,底層沙壤土最為理想,。沿海風沙地應選擇地形開曠,,地勢較高而平坦的沙壤地。雨季地下水位變動在距地表120厘米以上為宜,。?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栽培品種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市場的需求、品種在栽培地區(qū)的適應性和栽培技術水平等,。選擇鮮食,、制罐、焙干多用途及其豐產優(yōu)質性好,、純度一致的品種,。主要種植品種為福眼、東壁,、松風本等,。?
3、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技術:
(1)培育健壯花穗:促進花芽按時萌發(fā)生長,。在正常年份,,龍眼在1月下旬至2月初開始萌發(fā)花芽,是促進龍眼成花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具體措施是:控冬梢不宜過度,;遇旱灌水;輕施水肥和施葉面肥,;春節(jié)前后噴施促萌發(fā),。
(2)消除小葉對花穗形成的影響。在花穗生長發(fā)育期若出現小紅葉,,及時用人工摘除或用100-150ppm乙烯利脫小葉,。
(3)花穗生長發(fā)育期遇旱或受凍等因素停止生長,需及時采用灌水,、施肥等方法促進花穗的生長發(fā)育,。
(4)授粉:主要方法有:果園放蜂和人工輔助授粉;花期遇雨,,及時搖樹防止“漚花”,;花期遇旱,,及時土壤灌水和葉面噴水保濕,,保證正常授粉受精,。
(5)施肥:幼齡龍眼樹不同的生長時期的施肥方法不同。新植幼樹新根少且很弱,,施肥應以薄施勤施為原則,。小苗第一次新梢老熟抽發(fā)二次新梢時開始施肥,以后每次新梢萌發(fā)前和老熟時各施肥1次,,即“一梢二肥”,,或每月可追肥1-2次,以水肥為主,,以速效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每次每株施復合肥0.025kg加尿素0.025kg,,每次噴農藥防病蟲時加入高效葉面肥噴施,,有利于幼齡樹生長,但隨著樹冠葉面積的擴大而逐步加大,。龍眼結果樹重施秋梢肥,,可分兩次施用:第一次肥在收果前后一個月內(7月下旬至8月下旬)施完,宜早不宜遲,,要求施肥量充足,,速效與緩效肥、有機肥和化肥結合施用,,以滿足秋梢整個生長過程對肥料的需求,。第二次施肥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進行,目的是促進末次梢萌發(fā)生長,,這次肥只施速效肥,,而不偏施氮肥,避免末次梢徒長,。
(6)排灌水:在果實發(fā)育期雨水過多,,要注意及時排除積水,遇旱更需要及時灌水保濕,,確保果實正常發(fā)育,。
(7)疏花疏果:一般在3月中旬花穗發(fā)育剛完成至開花前進行疏花;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果發(fā)育至黃豆大小時疏果,。具體方法及要求是:疏去病穗,、弱穗和生長不良的花穗,保留生長健壯的花穗,,減少無謂養(yǎng)分消耗,,提高坐果率,;樹冠頂部多疏,中下部少疏,,以防止樹冠頂部掛果過多而通頂,,造成夏日直射樹干,削弱樹勢,;去外留內,,去主留副,折上留下,。即把樹冠外圍的花,、果穗多疏一些,保留較多樹冠內圍的花果,,同一基枝上有兩穗或多穗時,,疏去主花穗,留副花穗,,或疏去上部較長的花穗,,保留下部短壯穗。疏果應疏去坐果稀少的果穗,,保留坐果多而緊湊的果穗,,但如果單穗坐果過多則應適當疏去一些側穗,適當減少單穗掛果量,。?
4,、產品收獲:龍眼果實以充分成熟采收為宜,泉州市龍眼采收期集中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龍眼果實成熟的標準:
(1)果殼由青色轉黃褐色,,由厚而粗糙轉為薄而平滑,果殼上的果皮毛基本脫落,。
(2)果肉由堅硬變?yōu)槿彳浂挥袕椥浴?/p>
(3)果核變黑褐色(紅核品種除外),。
(4)果肉呈現濃甜或用測糖儀測定時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達到最高值即可收獲。?
5,、生產記錄要求:泉州龍眼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生產記錄檔案,,對生產情況,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以及收獲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等進行全面記錄,,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以上,以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