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腐乳有一套特殊制作方法:選用優(yōu)質黃豆做成質地較硬的豆腐,榨去水分制作寸許見方坯塊,,然后放入霉柜霉化,。待坯塊6面全部生長黃白色菌絲(霉毛),即拌和三花酒,、鹽及其它香料,,置于壇或罐中腌制,1至2天后灌上等米酒使坯塊全部泡浸,,密封存于陰涼干爽處4至6個月即成,。成品腐乳為寸余見方,厚約6分的小塊,,表面呈膠狀透明,,色澤黃爽,奇香襲人,。吃法多種多樣,,桂林人吃稀飯、饅頭,,直接用它佐餐,。更多的則是做調味品,如涼拌豆腐,、粉絲,、椿芽、清蒸鴨,、紅燒地羊(狗肉),、荔浦芋扣肉等,配上桂林腐乳,,是桂林的風味名菜,。
由于獨具佳美的色、香,、味,、型,,是旅游者最喜歡購買的一種桂林土特產?;蚺聘?983年,、1988年兩次獲國家優(yōu)質食品銀質獎,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1年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象山牌腐乳1987年、1988年分別獲輕工部,、廣西優(yōu)質產品獎,。
桂林豆腐乳是以黃豆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兩種,。它的特點是皮薄肉嫩,質地幼細,,味道鮮美,辣中有甜,,甜中噴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說是滋味無窮,。人們在盛夏酷暑,,或病后初愈,,吃點腐乳稀粥,,更能刺激食欲。當年-到桂林視察時,,聽說桂林腐乳是廣西有名特產,,還特地要求服務員買給它品嘗呢,。桂林腐乳歷史悠久,,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稱贊說:“廣西白腐乳最佳。”現(xiàn)在則被譽為“腐乳中之上品”,,暢銷國內外,特別受港澳同胞和日本,、東南亞人民的歡迎,。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遠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歷史悠久,,頗負盛名,,是傳統(tǒng)特產"桂林三寶"之一。
桂林豆腐乳制做工藝細膩嚴謹,,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干,、霉化都有一套零亂選材也很講究。制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松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營養(yǎng)豐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是人們常用的食品,,同時又是享飪的佐料,。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兩大類,。做乳豬,、扣肉、狗肉,、紅燒肉,、白切雞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涼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筍等,,更是風味別具,,回味無窮。
1937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手工藝產品展覽會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眾而受到特別推崇,并從而暢銷國內外,。1983年,,有被評為全國優(yōu)質食品。白腐乳蜚聲海外,,受到港澳,、東南亞及日本人的歡迎。
廣西桂林腐乳廠前身--1956年由桂林老字號腐乳,、腐竹,、辣椒醬等民間傳統(tǒng)作坊合并的合作社,1958年正式建成國營企業(yè),,迄今有近50年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幾代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出了廣西名牌,,廣西著名商標“花橋”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園枝腐竹這兩個桂林拳頭產品。
“花橋”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園枝腐竹均為老桂林的傳統(tǒng)食品,,特別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一直把該食品當作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土特產禮品。
該食品源于民間百姓,,又益于民間百姓,,在大桂林雖然許多城鎮(zhèn)鄉(xiāng)村會制作腐乳和腐竹,但做出來的腐乳,、腐竹都存在著很大的質量差異,。特別是腐乳,因用料,、環(huán)境,、衛(wèi)生、工具制作方法不同而做出各異的腐乳,在發(fā)酵的過程中,,如果沾染上雜菌,,那么味道和外觀就更不一樣了,甚至會有損百姓健康,。而制作腐竹也一樣區(qū)別很大,,特別是烘干定形這道工序,一般小規(guī)模的作坊均采用日曬烘干,,就不免受到環(huán)境衛(wèi)生方面的污染,,而導致產品食用缺陷的發(fā)生,因此,,要做好做強腐乳,、腐竹,讓老百姓健康食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桂林腐乳廠是出口花橋牌腐乳,、象山牌腐竹產品的企業(yè),,1981年開始,經國家質量檢驗中心測定,,花橋牌腐乳,、象山牌腐竹連續(xù)榮獲國家優(yōu)質產品銀質獎和各項殊榮。2002年,因企業(yè)發(fā)展需要,,整廠搬遷到桂林西城經濟開發(fā)區(qū),,他們緊緊把握新廠建設的有利時機,嚴格執(zhí)行國家質檢總局的20號令,,導入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標準進行全方位管理,。同時,投入大量資金把這些管理機制具體落實到環(huán)境,、衛(wèi)生,、檢驗等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尤其在食品安全衛(wèi)生方面,,加大力度完善硬件配套管理,,其生產場所,、工藝標準,、質量檢驗等方面,,能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經受得住各級食品安全衛(wèi)生檢測部門的檢查,,順利地通過了國家出口食品生產企業(yè)衛(wèi)生注冊登記,。
桂林腐乳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