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撈面是什么意思
撈面是一種古老的漢族特色傳統(tǒng)面食品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流行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在不同的地方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還有叫壓河撈或叫軋河撈的,。
撈面也是廣東人對拌面的地方語言名稱(“撈”粵音lou1,為自造字,,與“打撈”的“撈”音義皆無關連),,是指把面條瀝干后加上醬料一起攪拌的食品,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中國之中,,撈面是河南大部分地區(qū)的傳統(tǒng)主食,尤其是中午正餐,,方言叫做“撈面條”(láo),,但“撈”字在這里卻是指撈面的動作,因開水鍋中下入鮮面條煮熟后要隨時“撈”入碗中,,再拌上提前炒好的澆頭即可食之;夏季則是將煮熟的面條先“撈”入乘有冷水的大容器中(鍋與盆兼可)過水后,,再“撈”入碗中,,扮上炒好的澆頭食之。澆頭依據(jù)每個家庭和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口味,,葷素兼有,。經(jīng)典澆頭有西紅柿炒雞蛋、芹菜炒肉,、涼拌黃瓜絲,、南瓜絲炒雞蛋、蒜香清炒豆角,、土豆雞蛋,、白菜豆腐等,。另有純蒜泥拌之芝麻油、醋等調料用作澆頭的稱之為“蒜面條”,;飯后則會再盛一碗鍋中的面湯來喝,,有“原湯化原食”之說。
二,、撈面條怎么做好吃
(一)家常蠔油撈面
材料:雞蛋面適量,、嫩芥藍3棵、鮮蝦3只,、小紅辣椒2個,、蠔油1大匙、蔥油少許,。
做法:
1,、水燒開,將鮮蝦焯燙至熟,,去頭剝殼待用,;再放入芥藍燙熟。
2,、另起鍋燒水,,燒開后放入雞蛋面煮熟;撈出后放入冷水中過冷河,;降溫后瀝干水分,,放入盤中,放入少許蔥油拌勻,。
3,、將適量拌好的面放入碗中,放入芥藍,,倒入蠔油,,點綴蝦和小紅辣椒即可。
(二)雞蛋撈面
主料:蕎麥面條,。
輔料:雞蛋,、洋蔥、香腸,、玉米,、青椒。
調料:鹽,、醬油,、雞精、白糖,、食用油,。
做法:
1,、將面條煮熟撈出過涼備用,洋蔥,、青椒切成絲,,香腸切成片。
2,、坐鍋點火倒入水,,放入洋蔥絲、青椒絲,,加入鹽,、雞精、醬油,、白糖調味煮熟,。
3、坐鍋點火倒入油,,打入雞蛋煎熟,,撒上香腸片、玉米后,,在上面再打一個雞蛋,,加蓋將雞蛋燜熟后取出,將蔬菜和雞蛋一起放在面上即可,。
(三)生菜醬肉撈面
材料:生菜300克,,生面條250克,牛肉末100克,,蒜蓉,、洋蔥、生粉,、生油,、蠔油、油,、鹽各少許,。
做法:
1、將水一杯,、生粉半湯匙,生抽,、蠔油,、糖、鹽適量配成芡汁料,。
2,、將面條煮熟,。將生菜洗凈、切小段,,焯熟備用,。
3、用油,、蒜蓉,、洋蔥炒香牛肉,最后加入芡汁料煮至沸滾,。
4,、把面條裝在碟里,鋪上生菜,,最后淋上牛肉芡汁料,,食時拌勻即可。
(四)金菇撈面
主料:魚蓉面4兩(約160克),,金菇(金針菇)3兩(約120克),,罐頭鮑貝6兩(約240克),甘筍2兩(約80克),,韭黃1兩(約40克),,干蔥頭2粒,姜絲少許,。
配料:芡汁:砂糖1/2茶匙,,生粉1茶匙,蠔油1/2湯匙,,清水3湯匙,,胡椒粉、麻油各少許,。
做法:
1,、甘筍去皮,切條,,金菇切去尾端,,用淡鹽水浸洗片刻,瀝干,;韭黃切段,,干蔥頭去衣,切片,。
2,、燒熱油1湯匙,放入甘筍和金菇炒熟。
3,、開罐取出鮑貝,,用姜絲和少許胡椒粉拌勻。
4,、魚蓉面放入煮水中焯熟,,過冷水后,再用煮水焯過,,撈起,,加入少許熟油拌勻,上碟,。
5,、燒熱油一湯匙,爆香干蔥頭,,下鮑貝,、甘筍和金菇炒勻,加芡汁煮煮,,最后下韭黃快手兜炒,,將全部熟料澆在魚蓉面上。
提示:鮑貝開罐取出后如不能一次吃完,,可用原裝罐頭內的汁液浸過鮑貝面,,封以保鮮紙,放入冰箱內冷藏,。
(五)粟米魚片撈面
主料:生面,,粟米蓉,魚肉5兩,,雞蛋1只,,甘筍粒1湯匙,芫荽1棵,,白菜適量,。
配料:湯3湯匙,生粉3/2茶匙,,胡椒粉,、麻油各少許。
做法:
1,、魚肉洗凈,,瀝干后切片,用少許油,、生粉,、鹽和胡椒粉拌勻。
2,、白菜洗凈,,用煮水焯熟,雞蛋打勻成蛋液,。
3,、生面用煮水焯煮片刻,撈起,,過冷水,,隨即放入煮湯內焯熟,撈起生面上碟,,加入少許熟油拌勻,。
4、燒熱油炮炒甘筍粒,,跟著下粟米蓉和調味料拌炒,。待煮熱后,下魚片和蛋液快煮片刻,。
5,、將四料澆在生面上,最后伴以芫荽和白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