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由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xiāng)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后,,經(jīng)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
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后,,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闭f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边@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碧K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chǎn)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guī)模盛行此俗,,但在節(jié)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春季養(yǎng)肝
《保生秘要》云:“和其肝氣,,勿食諸肝,,以免死氣入肝傷其魂也。宜燒蒼術(shù)香,,清晨飲屠蘇酒,、馬齒莧,以祛一年不正之氣,?!?/p>
功效
屠蘇酒所用藥物及制法:《本草綱目》《備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箋》《景岳全書》《雜病源流犀燭》《治療與保健藥酒》《老年保健學》等醫(yī)藥典籍均有記載,。內(nèi)容大同小異。
現(xiàn)采用《備急千金要方》之藥物:大黃,、桔梗,、蜀椒各15株,,白術(shù),、桂心各18株,,烏頭6株、菝葜12株。(古代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為二十四株)大黃排各種滯濁之氣,,被稱為藥中的將軍,;白術(shù)健胃,、利水、解熱,,久服能輕身延年,;桔梗補血氣、除寒熱,、祛風痹,、下腫毒;蜀椒解毒,、殺蟲,、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烏頭祛風痹祛痞、溫養(yǎng)臟腑,;菝葜驅(qū)毒,、防腐、定神,。
綜上所述,,此配方對人體裨益甚多,誠可謂兼滋補保健,、防病療疾,、驅(qū)邪避瘴等多種功能之良方。
原文:屠蘇酒起于晉,,昔人有居草庵,,每歲除夕,遺閭里,,藥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飲之不病瘟疫,。謂曰:屠蘇酒,,屠,割也,,蘇,,腐也,。言割腐草為藥也。晉海西令問議郎董勛曰:正月飲酒,,先小者,,何也,?勛曰: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后也,。
譯文:屠蘇酒從晉朝產(chǎn)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將藥囊丟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來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蘇,,就是藥草,砍了藥草來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蘇酒”了,。晉海西令問董勛:“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時候,為什么就晚輩們喝,,董勛這是什么道理,?”董勛說:“小的長大一歲所以值得慶賀,老人老了一歲,,就再說了,。”
據(jù)唐代韓鄂所著《歲華紀麗》的記載,,屠蘇是一間草庵(茅舍)的名稱,。據(jù)說古時住在此草庵的一個名醫(yī),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給附近的每家一包草藥,,囑咐他們放在布袋里縫好,,投在井里,到除夕那天汲取井水,,和著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飲一杯,這樣一年中就不會得瘟疫,。人們得了這個藥方,,卻不知道這位神醫(yī)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蘇這個草庵的名稱來命名這種藥酒。其實,,屠蘇也并不是某間草屋的專名,,據(jù)漢代服虔的《通俗文》說,凡是茅屋都稱專利蘇,。至于屠蘇酒中放的什么藥,,按梁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說,北魏的議郎董勛說過,,古代漢族民間風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藥酒,,里面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藥末。所謂屠蘇酒,,其實是一種椒酒,。董勛還談到飲屠蘇酒的習慣,是一家人中年紀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來,,年紀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過年增加了一歲,,所以大家要祝賀他,;而老年人過年則是生命又少了一歲,拖一點時間后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這種先少后長喝屠蘇酒的風俗一直傳到后代。
配方:肉桂22克,,防風30克,,菝葜15克,蜀椒,、桔梗,、大黃各17克,烏頭7克,,赤小豆14枚,。
制法:將上藥為末,裝入絹袋中,,春節(jié)前一日,,將盛有藥物的絹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藥,,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數(shù)次后飲用。
主治:預(yù)防瘟疫等傳染病,。
用法:適量飲用,。
說明:川烏含有烏頭堿,,屬劇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過的烏頭,,并應(yīng)掌握用量,,以保證用藥安全。
摘自:《小品方》
配方:白術(shù)54克,,大黃,、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烏18克,。
制法:將上藥為末,裝入絹袋中,,元旦前一日,,將盛有藥物的絹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藥,,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數(shù)沸后飲用。
主治:預(yù)防瘟疫等傳染病,。
用法:適量飲用,。
說明:川烏含有烏頭堿,屬劇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過的烏頭,,并應(yīng)掌握用量,以保證用藥安全,。
摘自:《雜病源流犀燭》
配方:麻黃,、川椒、細辛,、防風,、蒼術(shù)、干姜,、肉桂,、桔梗各等分。
制法:將上藥制為粗末,,裝入絹袋,,浸入適量白酒中,容器密封,,3日后可飲用,。
主治:祛風散寒,,溫中健脾,預(yù)防瘟疫,。
用法:適量飲用,。
摘自:《景岳全書》
配方:厚樸、桔梗,、防風,、桂枝、茅術(shù),、貢術(shù),、制川烏、白芷各8克,,川軍,、廣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靈仙,、甘草各5克,冰糖520克,,白酒5200克,。
制法:將上藥浸入白酒中,加入冰糖,,加熱數(shù)沸后靜置,,過濾,將入瓷壇或下班瓶內(nèi)貯存,。
主治:風寒邪氣侵犯胃腸,,腸胃之氣不能順降,積滯內(nèi)停所致腹痛而脹,,進食不化,,惡心嘔吐等癥。
用法:每日早,、晚各一服,,每次飲用2-3盅。
摘自:《治療與保健藥酒》
配方:大黃,、桔梗,、蜀椒各十五株,白術(shù)、桂心各十八株,,烏頭六株,,菝葜十二株。
制法:上咀,,絳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月平曉出藥,,置酒中煎數(shù)沸,。一方用虎杖一兩一錢,無菝葜,。一方有防風一兩,。
主治:歲旦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
用法:于東向中飲之屠蘇酒,,待三朝,,還渣置井中,,能仍歲飲,可世無病,,當家內(nèi)外有井,,皆悉著藥,辟溫氣也,。
摘自:《備急千金要方》
來源:《肘后方》卷八,。
組成:大黃37.5、克川椒37.5,、克白術(shù)22克,、桂心22克、桔梗30克,、烏頭7.5克,、菝葜15克(一方有防風24克)。
用法:上藥細切,,以絹囊包貯,,十二月晦日正中時懸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藥,,置酒中,,煮數(shù)沸,先從小量飲起,,多少不拘,。
功用:預(yù)防瘟疫,。
因屠蘇酒的配方出自華佗,又為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諸多名家所推崇,無數(shù)典籍所傳載,,以及民間千百年實踐之口碑,,使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性和無可比擬的影響力。久而久之,,元旦佳節(jié)飲屠蘇酒便形成了民風民俗,。遍及全國各地,朝野共之,,代代傳承,。
無數(shù)名人和典籍均有記載和遺篇。在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歷史文化名酒中,,屠蘇酒一枝獨秀,,文化內(nèi)涵無與倫比。有些地方,,還傳為神話,,以為屠蘇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賜吉祥,、降福祉,。
隨著氣候變暖等大自然異常現(xiàn)象加劇,,疫病流行的頻發(fā)和人類日益追求健康長壽的生存理念,,屠蘇酒的春天已悄然而至。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春節(jié)飲屠蘇防病祈平安的風俗漸淡,,屠蘇酒也已失傳。
但仍有廣大人群懷念它,,有人發(fā)出:“欲飲屠蘇祈平安,,踏破鐵鞋無覓處”、“新春宴上無屠蘇,,頓覺情趣短三分”的慨嘆,。河南省養(yǎng)生殿酒業(yè)公司為了滿足人們飲屠蘇酒的熱望,經(jīng)過數(shù)年研制,,既嚴格遵守古配方,,又采用最新技術(shù)處理,終于使屠蘇酒獲得新生,再續(xù)艷史,,重新問世,。
該酒具有柔和適口,香味純正,,回味悠長,,酒度適中等特色,《中國屠蘇酒》必將喚回人們久違的愿望和情趣,,點燃民風民俗,,書寫多彩人生,而成為歷史文化名酒中的佼佼者,,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