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見毒蘑菇介紹 毒蘑菇識別技巧和方法
毒蘑菇(有毒的蘑菇)
毒蘑菇又稱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后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我國毒蘑菇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余種,分布廣泛,。我國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發(fā)生,,以春夏季最為多見,常致人死亡,。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縣有1 000多人中毒,,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數(shù)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xiàn)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種毒蕈可能含有多種毒素,,一種毒素可存在于多種毒蕈中。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堿、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
識別技巧和方法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征沒有明顯區(qū)別,,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因而人們誤食毒蘑菇而引發(fā)中毒的事件時有發(fā)生。根據(jù)傳統(tǒng)的個別簡單,、特定經驗和方法來識別不同地方復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誤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廣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說是在家鄉(xiāng)多次吃過“同樣”的蘑菇而不會中毒,。事實上它們并不一樣,,因為許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時連專家也需要借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
我們應對廣東分布的劇毒種類和經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別提高警惕,。因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鵝膏屬的種類,所以必須認識此類蘑菇的主要特點:擔子果傘狀,、肉質,,菌蓋常被各式菌幕殘余,,有菌托(有時菌托不明顯,,成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沒有菌環(huán),菌褶白色,,地生,,常與殼斗科的植物共生。環(huán)柄菇類的特點是長在有雜草等腐爛有機物的地上,,菌褶通常為白色,、淺黃色至淡黃綠色,有明顯的菌環(huán),,過去都有稱之為環(huán)柄菇屬,,鉛綠褶菇就屬于這類真菌。長在牛馬等畜糞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當大,,雖然他們分類學上分別屬于不同的類群,但其毒性都較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經型中毒癥狀為主,,也能引起胃腸類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蓋菇就屬于這一類,。一些受傷變綠色,,或菌褶帶綠色色澤的種類也應小心(如鉛青褶傘的菌褶帶點綠色,古巴裸蓋傘受傷時菌體會變綠色),。這些受傷后氧化變青綠色的化學物質,,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種類也不能采食,。這里所說的并不是識別毒菌標準,只是廣東省有較多引起嚴重事故的毒菌具有這些特征罷了,,但具有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許多毒蘑菇都是與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專一性較強的毒蘑菇,,可從辨認它的共生植物來進行初步識別,。如廣州市近年來引起嚴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鵝膏是黧蒴樹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們所采集到的致命鵝膏都是在黧蒴樹生長的地方發(fā)現(xiàn)的,。
常見毒蘑菇
毒蠅傘
毒蠅傘(學名:Amanita muscaria),,又稱毒蠅鵝膏菌、蛤蟆菌,。
子實體較大,。菌蓋寬6-20cm,。邊緣有明顯的短條棱,表面鮮紅色或桔紅色,,并有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顆粒狀鱗片,。菌褶純白色,密,,離生,,不等長。菌肉白色,,靠近蓋表皮處紅色,。菌柄較長,直立,,純白,,長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細小鱗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數(shù)圈白色絮狀顆粒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臘質菌環(huán),。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
此蘑菇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堿,、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誤食后約6小時以內發(fā)病,,產生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fā)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癥狀,。使用阿托品療效良好,。此菌還產生甜菜堿,膽堿和腐胺等生物堿。
狗尿苔
學名半卵形斑褶菇,,又稱“致幻蘑菇”,。
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小。菌蓋小,,半球形至鐘形,。菌蓋直徑3cm左右,煙灰色至褐色,,頂部蛋殼色或稍深,。有皺紋或裂紋,,干時有光澤,,邊緣附有菌幕殘片,后期殘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長,,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勻成熟或脫落,,出現(xiàn)黑灰相間的花斑,。菌柄長可達16cm,粗達0.2-0.6cm,,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淺紫,往往扭曲,,內部空心,。孢子光滑,黑色,,檸檬形,,11-17μm×7-12μm。褶緣囊體近圓柱形或棍棒狀,。經濟價值:此種中毒后一般無胃腸道反應,。發(fā)病較快,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生幻視,,有的昏睡或講話困難,。其毒素為光蓋傘辛(psilocin)等。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眾稱做舞菌或笑菌,。生長在糞上又名糞菌。北方通稱“狗尿苔”,。
致命白毒傘
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tǒng)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喜歡在黧蒴樹的樹蔭下群生,,一般與樹根相連,。黧蒴樹在廣州地區(qū)白云山、天麓湖,、華南植物園等山地均有分布,。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類和毒肽類,在新鮮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傘菌體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白毒傘毒素對人體肝、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重要臟器造成的危害極為嚴重,,中毒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是歷年廣州地區(qū)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禍首,。
鉛綠褶菇
鉛綠褶菇毒性比致命白毒傘弱,,主要引起胃腸型癥狀,但也可能含少量類似白毒傘的毒素,,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tǒng)造成損害,,也有可能因誤食而致命。
本菌有較多的相似種,,特別是與可食的高大環(huán)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網孢牛肝菌
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神經精神毒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引起嘔吐和腹瀉,,還可致瞳孔縮小,。另外,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現(xiàn)為幻覺,、譫忘,特別是小人國幻覺為其特征,,還可以有精神異常,。
大鹿花菌
子實體較小至中等大,菌蓋直徑8.9-15cm。呈不明顯的馬鞍形,,稍平坦,,微皺,黃褐色,。菌柄長5-10cm,,粗1-2.5 cm,圓柱形,,較蓋色淺,,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針葉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單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異,,不可食用,。
赭紅擬口蘑
又稱赭紅口蘑,。子實體中等或較大。菌蓋有短絨毛組成的鱗片,。淺磚紅色或紫紅色,,甚至褐紫紅色,往往中部浮色,。菌蓋直徑4-15cm,。菌褶帶黃色,彎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長,褶緣鋸齒狀,。菌肉白色帶黃,,中部厚。菌柄細長或者粗壯,,長6-11cm,,粗0.7-3cm,上部黃色下部稍暗具紅褐色或紫紅褐色小鱗片,,內部松軟后變空心,,基部稍膨大。
夏秋季生于針葉樹腐木上或腐樹樁上,,群生或成叢生長,。
此菌有毒,誤食此菌后,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癥。
白毒鵝膏菌
子實體中等大,,純白色,。菌蓋初期卵圓形,開傘后近平展,,直徑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離生,,梢密,不等長,。菌柄細長圓柱形,,長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內部實心或松軟,菌托肥厚近苞狀或淺杯狀,,菌環(huán)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長在林地上。此蘑菇極毒,。毒素為毒肽和毒傘肽,。中毒癥狀主要以肝損害型為主,死亡率很高,。
毒鵝膏菌
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表面光滑,,邊緣無條紋,菌蓋初期近卵園形至鐘形,,開傘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綠色、煙灰褐色至暗綠灰色,,往往有放射狀內生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稍密,,不等長。
菌柄白色,,細長,,圓柱形,長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纖毛狀鱗片及花紋,基部膨大成球形,,內部松軟至空心,。菌托較大而厚,呈苞狀,,白色,。菌環(huán)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此菌極毒,菌體幼小的毒性更大,。該菌含有毒肽hallotoxing)和毒傘肽(anatoxins)兩大類毒素,。中毒后潛伏期長達24小時左右。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甚至100%。對此毒菌中毒,,必須及時采取以解毒保肝為主的治療措施,。
豹斑毒傘
中文學名:豹斑毒鵝膏菌。菌蓋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鱗片,。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鱗片,。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漸平展,,直徑7.5-14cm,蓋表面褐色或棕褐色,,有時污白色,,散布白色至污白色的小斑塊或顆粒狀鱗片,,老后部分脫落,蓋緣有明顯的條棱,,當濕潤時表面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不等長。菌柄圓柱形,,長5-17cm,,粗0.8-2.5cm,表面有小鱗片,,內部松軟至空心,,基部膨大有幾圈環(huán)帶狀的菌托。菌環(huán)一般生長在中下部,。孢子印白色,。含有毒蠅鵝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傘素等毒素。食后半小時至6小時之間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副交感神經興奮,,嘔吐、腹瀉,、大量出汗,、流淚、流涎,、瞳孔縮小,、感光消失、脈搏減慢,、呼吸障礙,、體溫下降,四肢發(fā)冷等,。中毒嚴重時出現(xiàn)幻視,、譫語、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損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及時用阿托品療效較好,。
墨汁鬼傘
墨汁鬼傘(學名Coprinopsisatramentaria,前稱Coprinusatramentarius),,又名鬼蓋,、鬼傘,、鬼屋、鬼菌或朝生地蓋子實體小或中等大,。菌蓋初期卵形至鐘形,,當開傘時一般開始液化流墨汁狀汁液,未開傘前頂部鈍圓,,有灰褐色鱗片,,邊沿灰白色具有條溝棱,似花瓣狀,,直徑4cm,,或更大些。菌肉初期白色,,后變灰白色,。菌褶很密,相互擁擠,,離生,,不等長,開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后成汁液,。菌柄污白,長5-15cm,,粗1-2.2cm,,向下漸粗,菌環(huán)以下又漸變細,,表面光滑,,內部空心。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橢圓形至寬橢圓形,光滑,,7-10μm×5-6μm。褶側囊體圓柱形,,多而細長,。墨汁鬼傘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征狀包括有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于食用后20分鐘至2小時會出現(xiàn),。墨汁鬼傘有著鬼傘素,,會阻礙乙醛脫氫酶的運作,,使乙醛積聚在體內。乙醛是乙醇的代謝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征狀的物質,。雖然有不適的征狀,但卻從未有致命的情況出現(xiàn),。這些征狀在吃了墨汁鬼傘3天后喝酒亦有可能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