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鮭是鮭形目鮭科鮭屬魚類,,俗稱三文魚。體延長呈紡錘形,,稍側扁,。上下頜具銳齒且彎曲呈鉤狀。體背部為棕藍色,,腹部兩側至腹部由銀白色逐漸變?yōu)榘咨?;頭部及魚體背部側線以上分布有黑色斑點,。生殖期間,雌魚變成棕色或黃色,;雄魚鱗上分布紅色或黑色斑點,,上下頜延長并彎曲成深鉤狀。
大西洋鮭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即北美東北部,、不列顛群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沿岸,。廣鹽性魚類,,在淡水區(qū)鹽度為1%的水體均可生長。有溯河洄游習性,。肉食性,,幼魚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以小型魚類,、蝦類及其他動物如水生昆蟲等為主,。3—4齡性成熟。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流中產卵,。
大西洋鮭肉質紅潤、緊密,、細嫩,,無論生食或熟食,均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富含深海魚油,能降低膽固醇含量,,可有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及減輕因風濕,、牛皮癬等疾病產生的痛苦,是世界上最有益健康的魚類之一,,被譽為“魚中至尊”,。
陸封型
終生生活于淡水水域。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即北美東北部、布列顛群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沿岸。是一種遺傳變異性比較穩(wěn)定,,營養(yǎng)價值高的世界性養(yǎng)殖魚類。它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國內對陸封型大西洋鮭研究也有不少,,主要是針對陸封型大西洋鮭發(fā)眼卵孵化和稚魚的養(yǎng)殖,,也有一些關于它的營養(yǎng)方面的研究。但是,,都不夠系統(tǒng)地對陸封型大西洋鮭養(yǎng)殖做全面介紹,,并且專業(yè)性都比較強,,不利于養(yǎng)殖戶的學習參考,。
洄游型
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養(yǎng)殖魚類品種之一,也是目前人工養(yǎng)殖產量最高的冷水性魚類,。洄游型大西洋鮭人工育苗在淡水中進行,,成魚養(yǎng)殖階段則在海水中進行,這與終生在淡水中養(yǎng)殖的陸封型大西洋鮭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洄游型大西洋鮭更適于進行集約化養(yǎng)殖,,其特點是經濟價值高,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但由于其在我國沒有自然分布,且人工育苗技術難度較大,,故在中國還沒有開展大規(guī)模養(yǎng)殖,。
大部分大西洋鮭都是溯河回游的,即它們大部分時間會在海水中生活,,但會游到其出生的淡水河流產卵,,幼魚也會在淡水環(huán)境中生長經歷幾個階段。
淡水階段
大西洋鮭介乎1-5歲間都是在淡水階段,。在南部河流(如英吉利海峽)的幼魚只要1歲大就會離開,,但在較北地區(qū)的(如蘇格蘭)則要超過4歲大才會離開。平均離開的年齡則與超過7℃水溫有關,。
在魚苗階段,,它們會留在繁殖地,并會吃卵黃余下的養(yǎng)分,。其鰓于此時會發(fā)育,,且會主動獵食。到了魚秧階段,,它們會成長及最終會離開繁殖地到較多獵物的地方尋找食物,。成長到幼魚的階段,它們就會準備游到大西洋中,。不過此時它們最易受到掠食,。接近40%會被鱒魚捕食,其他掠食者還包括其他魚類及鳥類,。
海水階段
當幼魚長大后,,它們就會開始進入海洋的旅程,,旅程往往始于3月至6月間。它們會按水域的鹽度來進行遷徙,。
大西洋鮭長大后會游回自己出生的淡水流域,。當回到出生的河流后,它們就會停止進食待產,。雖然它們如何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仍然不明,,但有指它們是循著氣味而回到此地。當它們重達250克后,,鳥類及多種魚類都不能再掠食它們,,但海豹則除外。大西洋鮭在此時的生存率介乎14%-53%之間,。
大西洋鮭外形呈梭形,,有發(fā)育完好的牙齒。除了脂鰭外,,所有的鰭都有黑邊,。
大西洋鮭幼魚的顏色與成年的不同。當它們仍在淡水生活時,,身體上有藍色及紅色斑點,。當它們進入海水后,它們就會呈銀藍色,。最容易辨認它們的是其側線上的黑色斑點,。當它們進行繁殖時,雄魚會呈淺綠色或紅色,。
大西洋鮭魚苗在出生數(shù)天內就會開始覓食,。在完全吸收卵黃后,它們會開始獵食,,主要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包括石蠶蛾、蚋,、蜉蝣及石蠅,。當它們足夠大時就會在河床及水流中細小的魚類。有些甚至會吃其他大西洋鮭的卵,。
成年的大西洋鮭會吃較大的食物,,包括黵烏賊、玉筋屬,、端足目,、北極甜蝦及鯡屬。它們此時的生長率甚高。
大西洋鮭的魚苗及魚秧有指是地盤性的,,因為它們會保衛(wèi)領地,。雖然它們有時會互相攻擊,但對于其社群架構卻不明,。它們很多時會組成群落,,尤其是在離開流域的時候。成年的大西洋鮭比其他鮭魚較具攻擊性,。它們在北太平洋成為了入侵物種,,會攻擊大鱗大麻哈魚及銀大麻哈魚。
大西洋鮭是一種非常有名的溯河洄游魚類,,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產卵,,產后在回到海洋肥育,。幼魚在淡水中生活2-3年,,然后下海,在海中生活一年或數(shù)年,,直到性成熟時再回到原出生地產卵,。大西洋鮭的產卵期雖是從9月至次年2月,但在一年內,,差不多每月都有魚群接近沿岸,,并借助潮流的幫助,從河口上溯入河川,。從進入河口后要到上流,,必須依靠自己的游泳能力,它們?yōu)榱送瓿缮橙蝿斩玫牧馐欠浅姶蟮?,為了飛越瀑布和堰壩等橫在河流中的障礙物,,必須用極強的游泳能力,以達到沖出水面,,跳過障礙物,。它們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攝食,所以自離開海洋進入江河以后,,體重就漸漸地減輕,。當它剛進入江河時由于親魚在海洋中儲存了充足的養(yǎng)分,那時的鮭魚具有健康而優(yōu)美的形狀和鮮明的銀白色,。
大西洋鮭在這些河流進行繁殖:在西歐,,由北葡萄牙北至挪威、冰島及格陵蘭,;在北美洲東岸由美國康乃狄克州北至加拿大北拉布拉多,。那些游離水產養(yǎng)殖場的大西洋鮭在英屬哥倫比亞通往太平洋的河流流域出沒。它們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對出的海洋,,并會回到其出生的河流,。于19世紀前,,它們也有在紐約州中部出沒。但因建造奧斯威戈河(Oswego River)水壩而斷絕了它們的產卵地,,繼而從當?shù)亟^跡,。
大西洋鮭會在河床碎石間筑“巢”。雌魚強壯的尾巴會在碎石間制造回流,,再在河床挖出陷坑,。雌魚和雄魚會分別在陷坑的上游產卵及排出魚精。雌魚會再一次使用其尾巴,,拌動碎石覆蓋陷坑中的卵及魚精,。大西洋鮭是多次繁殖的,即它們不會在產卵后死去,,而是會恢復自己,,回到海洋后重復產卵的過程。
在挪威,、智利,、加拿大、英國,、法羅群島,、俄羅斯及塔斯曼尼亞都是大西洋鮭的主要養(yǎng)殖地。
大西洋鮭魚在國外主要是網箱養(yǎng)殖,,在中國要探索的是在室內工廠化循環(huán)養(yǎng)殖,。但由于水是循環(huán)利用的,夏季,、冬季是否可以維持穩(wěn)定的水溫,,這對養(yǎng)殖溫室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技術提出了很高要求。
“大西洋鮭魚工廠化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存在幾個技術難點:一是在工廠化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生產出的大西洋鮭魚,,在生長速度和產品品質方面是否可以達到和國外網箱養(yǎng)殖一樣的水平,,二是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的疫病控制問題,三是現(xiàn)有的飼料包括引進的飼料是否適合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水處理系統(tǒng)的要求,。
2022年8月,山東煙臺首次引進10萬粒冰島大西洋鮭魚卵,,在國信東方(煙臺)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公司進行孵化養(yǎng)殖,。
北大西洋鮭魚養(yǎng)護組織(North Atlantic Salmo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是一個由加拿大、丹麥,、歐盟,、冰島,、挪威,、俄羅斯及美國組成的國際機構。成立于1983年,,目的是透過國際間的合作協(xié)助保護大西洋鮭,,其總部設于愛丁堡,。它們致力恢復大西洋鮭的棲息地及提倡保育大西洋鮭。
營養(yǎng)價值
大西洋鮭肌肉鮮樣中水分含量為73.62%,粗蛋白含量為19.40%,粗脂肪含量為4.52%,灰分含量為1.93%,,無氮浸出物含量為0.53%,。大西洋鮭肌肉(干樣)蛋白質中含有氨基酸16種,氨基酸總量為73.69%,必需氨基酸7種,必需氨基酸總量為31.40%,鮮味氨基酸4種,鮮味氨基酸總量為30.29%,蛋白質,鮮美程度優(yōu)于草魚,、白甲魚和鳙魚,略低于鱖魚和黃鱔,是一種具有較高開發(fā)養(yǎng)殖價值的水產優(yōu)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