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殼筍適度采收的竹筍長為25~35厘米,,基部直徑4~5厘米,單株筍重250~300克,。筍籜淡紅色,出土后為紫紅色,,上部具紫黑色斑點,,光滑無毛,,外被白粉,。筍肉質(zhì)至黃白色,,味美質(zhì)脆。筍壁厚0.9厘米,,可食部分占56%,,蒲頭占18%,,籜殼占26%。
紅殼筍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溫度15℃以上,、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中。同時,,紅殼筍喜歡酸性土壤,pH值應保持在5.5~6.5之間,。
1、選地
選擇光照充足,、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塊,,最好是在森林邊緣或坡地上,,避免在水利大壩,、大型水庫等地區(qū)種植。
2,、施肥
紅竹筍生長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所以在種植前應先進行基肥施用,。宜選用有機肥和復合肥,,施肥時間一般在深耕后的3~5天內(nèi)進行,。
3,、選苗
選用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的紅竹苗進行種植,。在選苗過程中,,應注意苗齡和苗高,,苗齡一般在1~2年之間,,苗高以60~80厘米為宜,。
4,、種植
將紅竹苗種在深度為30~40厘米的洞中,,每穴投入腐熟有機肥3~5公斤,再將土壤蓋緊,,輕輕拍實,,同時適當澆水,以促進根系的生長,。
5,、管理
施肥要適量,除草,、鋤土要及時,,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害要及時,。同時,,要定期給紅竹筍進行修剪和摘心,,促進竹筍生長。
紅殼筍在4月中旬為收獲初期,,4月中、下旬為盛期,,5月上旬為收獲末期,,歷時25~30天。每1000平方米產(chǎn)竹筍為750~1100千克,,最高可達1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