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山綠茶產自哪里
天山綠茶產于福建省屏南,、寧德,、古田三縣交界的屏南黛溪鄉(xiāng),除天湖山外,,仙峰山,、大坪山等山脈亦有種植與生產。天山綠茶的花色品名繁多,,按采制季節(jié)分為雷鳴,、明前、清明,、谷雨等,;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鳳眼,、珍眉、秀目等,。
天山茶區(qū)依山面海,,氣候溫暖濕潤,丘陵山地多,,土壤深厚肥沃,。天山主峰七座,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山上終年云霧彌漫,,空氣濕度大,,溫度低,漫射光多,,日夜溫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產物的形成和積累,年均氣溫15℃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濕潤,樹壯芽肥,。茶園多辟于巖上,、溪邊或山坡谷地。土壤以砂質壤土為主,,腐殖物較多,,有利于茶樹生長。是適制天山綠茶的理想原料,。
二,、天山綠茶是如何加工的
天山綠茶的加工分為傳統(tǒng)加工和機械加工,具體如下:
1,、傳統(tǒng)工藝
天山綠茶傳統(tǒng)制法工序是:鮮葉攤涼,、殺青、揉捻,、烘焙,。
2、機械加工
天山綠茶機械化生產,,加工工藝有涼青,、殺青、揉捻,、烘干(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
1、殺青掌握“高溫,、控熱,、少量,、短時”的方法,。筒溫240~260℃,電熱控制,,前高后低,。起鍋攤涼散熱后再行揉捻。
2、揉捻時采用“小機,、適量,、輕壓、短揉”的技術措施,,達到條索緊結,、色澤翠綠、香味清鮮的目的,。
3,、烘干毛火掌握“薄攤、高溫,、快烘”的原則,。足火掌握低溫慢烘,達到干度內外均勻一致,,香高而鮮爽的目的,。毛火烘溫115℃左右,含水量15~20%,。足火烘濕90~95℃,,含水量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