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烘糕為安徽省合肥地區(qū)地方傳統(tǒng)糕類名點,被譽為合肥糕點族中的“四大名旦”之一,。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于北宋末年。烘糕金黃油潤,,疏松多孔,,香酥可口,味美甘甜,,具有潤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會變味,,不減焦酥,,便于貯存攜帶。
合肥生產(chǎn)的烘糕,,色潔白,,酥脆可口,清香味美,,是糯米制品中獨具特色的品種,。
合肥生產(chǎn)的烘糕,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它具有香,、甜、酥,,具有潤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會變味,,不減焦酥,,便于貯存攜帶,。值得一提的是,,生產(chǎn)四大名點的百年老店“張順興號”,榮獲國內(nèi)貿(mào)易部頒發(fā)的“中華老字號”銅牌,,祝愿它青春煥發(fā),,再創(chuàng)輝煌。
原料配方:白糖18.85公斤,,糯米28.7公斤,,化豬油1.65公斤,飴糖0.8公斤
制作方法:
(1)制粉:選優(yōu)質(zhì)糯米用溫水(以不燙手為宜)淘洗干凈,,再用85~95℃的熱水潑灑,,翻拌均勻,等“收汗”后將米磨成米粉,。
(2)潮粉:選擇通風良好,比較潮濕的地板,,以篾席作墊,,將糯米粉平攤在上面,進行攤粉吸潮,。攤粉厚度以5厘米為宜。要求勤翻拌,,粉子不結(jié)塊,,上潮均勻,不霉不變質(zhì),,以手捏成團,,抖動即散為度。
(3)熬糖打砂:將白糖溶化加入飴糖,、化油熬制,,用手粘成絲狀即可。然后趁熱充分攪拌,,使糖液翻砂,,即成細砂糖?;?qū)滋羌庸こ商欠?,加入清水、化油,、調(diào)成干稠的糖漿亦可,。
(4)拌糖,、蒸糕:將潮粉與細砂糖混合,用木制搟筒搟均勻,,裝入錫制糕盆內(nèi),,再放入鍋內(nèi)蒸至不軟、不硬,、不散的程度,。
(5)切片、烘烤:將蒸好的糕坯取出,,放在面粉內(nèi)靜置16小時(稱養(yǎng)坯),,然后切片,烘烤,,即為成品,。
相傳早在北宋時代,合肥就生產(chǎn)一種形似銅錢大小的實心餅,,名“金錢餅”,,風味可口。又傳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時,,合肥人張德勝,被朱任為先鋒,,為了籌辦干糧,,張到合肥,特制一種大“金錢餅”,,就叫麻餅,,以餉水軍,因此士氣大振,,擊敗元軍,,奪取采石天險。朱聞訊后,,稱之為“得勝餅”,,張死后,被追封為蔡國公,,故又稱“蔡國公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