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糕(蘇式)是江蘇地區(qū)傳統(tǒng)特色糕點之一,,具有皮薄餡重,色澤潔白,,熱蒸供應(yīng)等特點,。該制品時令性強,一般清明上市,,端午落令,。有甜、咸之分,,甜味有玫瑰,、百果,、薄荷、豆沙四色大方糕,;咸味有鮮肉大方糕,。
先將潮糯米粉和潮粳米粉混合,加適量的涼水拌和擦透,,用粗篩過篩,,成皮層糕料。調(diào)制應(yīng)在較低水溫下進行,,如果調(diào)制水溫高,,會導(dǎo)致淀粉膨脹,米粉粉粒相互粘結(jié)成粗粒,、團塊,,影響成型,造成制品組織粗糙,,形態(tài)不端正,,質(zhì)量低劣。加水量要正確掌握,。
玫瑰,、百果、薄荷餡料的制備方法,,是先將果仁處理加工,,如核桃仁用沸水泡,除澀后剁成石榴子形,;然后將果仁,、輔料、綿白糖混合加適量涼水,,分別調(diào)成糊狀的餡料,;同時將糖漬板油丁切成1.5厘米見方的小塊。豆沙餡料的制作方法,,是將赤豆煮爛粉碎,。將砂糖加水溶化,加入赤豆沙,,先熬后炒加入油脂,、桂花制成糖豆沙,再加入糖漬權(quán)油丁,。鮮肉餡料的制備是將豬腿肉紋細,,加入白砂糖、醬油、精鹽和味精等,,餡料較稀,,需加適量的水。
將已過篩的糕料篩入墊好竹簾和糕布的淺框方木蒸格內(nèi),,然后用手把持括板(竹質(zhì)專用工具),,在木蒸格內(nèi)用刀切成16個相等的方形小洞,每個小洞內(nèi)先放入糖漬板油丁,,后在糖漬板油丁上面分別用湯匙舀上拌好果仁、輔料的糊狀餡料(玫瑰或百果或薄荷或豆沙餡),,再均勻地篩上一層糕料,,用長刀(金屬專用工具)刮去木蒸格上的浮糕料,并用有花紋和文字圖案的印敷上糕料后分別磕在上好蒸格的糕面上,,用小錘敲擊幾下,,取去花紋板,糕面上即顯示出清晰的圖案,,最后用長刀劃分小塊,,待蒸。
在裝有已成型糕料的大蒸格的四角填上小木塊,,層疊相砌,,放在鍋內(nèi)的蒸架上蓋上蒸籠帽,通入較強的蒸汽或用旺火燜蒸40分鐘左右(鮮肉大方糕蒸25分鐘左右),。
趁熱供應(yīng),,不需冷卻,而且還需用樣盒(一種木質(zhì)分層專用保溫箱)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