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莼菜科莼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小,,莖細長,,多分枝;葉二型,,浮水葉為盾狀,,上面綠色,下面帶紫色,無毛;花小,暗紫色,,花藥條形,,果實革質(zhì),長圓狀卵形,頂端有彎刺?;ㄆ?月,,果期10~11月,。莼菜的得名,,緣于它的嫩莖像細絲,。
莼菜原產(chǎn)中國東南部,大多生在長江流域沼澤地,,尤以杭州西湖,、江蘇太湖等地聞名,江西,、湖南,、四川、云南也有,;國外地區(qū),,俄羅斯、日本,、印度,、大洋洲東部及非洲西部也有分布。莼菜適應性強,,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水質(zhì)清潔的深水環(huán)境中,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莼菜的繁殖方式一般為分株繁殖,。
莼菜的莖葉含有豐富的膠質(zhì),,鮮墩細滑,與茭白,、鱸魚并稱為“江南三大名菜”,。《齊民要術》稱:“芽羹之菜,,莼為第一”,。莼菜不僅是珍貴的食材,還具有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痢疾,、黃疽,、水腫、小便不利,、熱毒癰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西晉時,,張翰在京城洛陽當官,,看到秋風起,就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莼菜,、鱸魚,,競棄官而歸。后人就將懷念家鄉(xiāng),,稱為“莼鱸之思”,。
莼菜原產(chǎn)中國東南部,原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許多地區(qū),,現(xiàn)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北美,、加拿大等地,大洋洲東部及非洲西部均有分布,。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云南等地,,在北緯30°以南地區(qū)分布廣泛,大多生在長江流域沼澤地,,尤以杭州西湖,、江蘇太湖等地聞名,中國黃河以南,、湖北西部利川及重慶市石柱縣所有沼澤池塘都有生長,,在江蘇的太湖(還是“太湖八仙”之一),蘇北的高寶湖,,尤其以湖北省利川市福寶山莼菜出口韓國,、日本等國。
杭州的西湖和雷波縣的馬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慶石柱縣黃水鎮(zhèn)等地生產(chǎn)的莼菜聞名于世,。
莼菜,莼菜科莼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兩性,,須根系,主要分布在10-15cm土層,;根莖小,,莖細長,多分枝,;根狀莖具葉及匍匐枝,,后者在節(jié)部生根,并生具葉枝條及其它匍匐枝,。
葉橢圓狀矩圓形,,葉二型,浮水葉為盾狀,,長3.5-6厘米,,寬5-10厘米,上面綠色,,下面藍綠,、紫色,兩面無毛,,從葉脈處皺縮,;葉柄長25-40厘米,和花梗均有柔毛?;ㄖ睆?-2厘米,,暗紫色;花梗長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條形,,長1-1.5厘米,先端圓鈍,;花藥條形,,約長4毫米;心皮條形,,具微柔毛,。堅果矩圓卵形,革質(zhì),,頂端有彎刺,,有3個或更多成熟心皮;種子1-2,,卵形,。花期6月,,果期10-11月,。
莼菜適應性強,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水質(zhì)清潔的深水環(huán)境中,,具有一定的耐寒性。
莼菜生長適溫為20~30℃,,在水質(zhì)清潔,、土壤肥沃、水深20~60cm 的水域中生長好,,水面溫度達40℃時生長緩慢,, 氣溫低于15℃時生長逐漸停止,同化產(chǎn)物向莖中貯運,,休眠芽形成,。
遇霜凍則葉片和部分水中莖枯死, 以地下莖和留存的水中莖越冬,。
莼菜的繁殖方式一般為分株繁殖。育苗采用無性和有性兩種方法,,一般采用無性繁殖,,又稱為莖株繁殖。
選擇土壤淤泥較厚,腐植質(zhì)含量豐富,,但淤泥不過深的田塊做苗床,,整理好苗床,基土施足,,苗床配好底肥,,搭好塑料棚架,選用越冬休眠芽發(fā)育而成的營養(yǎng)株斜插在苗床上,,蓋塑料膜,。待營養(yǎng)株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向深度定植,。
莼菜喜溫暖水濕,,生長發(fā)育過程需要適宜強度,澄清水質(zhì),,肥沃底土等環(huán)境條件,。栽植田塊要選在無工業(yè)污染,能排能灌一年四季不于水的田塊,。
首先要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滲漏水,,修筑好灌排水堰,;二是田里培植加厚土層。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10-14厘米,,含有機質(zhì)2-3%,,PH值4-6。每畝用腐熟堆廄肥1500千克或熟牛羊糞150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復合肥20一25千克作底肥;三是消毒滅菌,。用硫酸銅,、草木灰、殺螺,、菜籽餅等對栽培田進行消毒,;四是采用化學除草。
在莼菜移栽之前,,畝用二鉀四氯150-200克水25千克噴霧栽培田一次,。
莼菜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尤以春季萌發(fā)前移栽成活率最高,,又可當年收獲,。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最佳時間,。移栽時起苗剪成每段2-3節(jié),采用穴栽,,每穴一株,,穴距30厘米,將植株插斜水中,。
莼菜移栽當年,,基肥充足就一般不需追肥。但在貧瘠土壤或基肥不足,,發(fā)現(xiàn)葉小,、發(fā)黃、芽細,、膠質(zhì)少時應及時追肥,。一般畝施尿素5-10千克,并與粘性河沙和搓成湯團狀泥團,,將泥團塞人水下莼菜穴土中,,使其逐漸溶解,供植株陸續(xù)吸收,。
之后,,每年冬春萌芽前畝施草塘泥1500千克或腐熟餅肥50千克,并加過磷酸鈣50千克,。搞好水質(zhì),、水位的控制管理。
水位控制:初栽期水位深10-30厘米,,由淺逐步加深,;立夏后,水位逐漸加深到60-80厘米以上,,但不超過1米,。
水質(zhì)控制:透明度宜在40厘米以上,一旦過濃應立即換水,,以保持清潔,,以微流動的活水更佳。如為靜水池塘,,應經(jīng)常換水,,以增加水中氧氣。
莼菜春季移栽后,,到7月中下旬,,莼菜葉基本蓋滿水面時即可采收。以后每年的5-10月份間分次采收,。
當年栽植的應少采多留,,以養(yǎng)為主,,為第二年高產(chǎn)打基礎。采摘莼菜必須掌握標準,,即在卷葉基本長足,但尚未散開時連同葉和嫩梢一齊采摘,。采得過嫩,,花工大,產(chǎn)量低,,效益差,;采得老,葉松散,,纖維和單寧成份增加,,苦味重,品質(zhì)低劣,。所以,,要視其植株生長快慢,一般隔5-10天采收一次,。
加工保鮮方法一般是采用的罐藏保鮮,。其主要工藝流程是收購----殺青----冷卻----分級---- 加食用醋酸----包裝---滅菌---檢驗---入庫。
莼菜的主要蟲害美甲蟲,。食根金花蟲,、螺螄、組以等,。菱甲蟲發(fā)生初期用 25%殺蟲雙500倍液或 90%晶體敵百蟲 800倍液噴霧,;食根金花蟲每畝用呋喃丹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做成核桃大小的藥丸施人士中,;螺螄和蝌蚪用具螺殺每畝0.5-l千克,,拌制毒土或用菜籽餅第畝5-10千克撒施。
葉腐病是莼菜的主要病害,,主要是采取預防措施:保護水質(zhì)清潔、流動或經(jīng)常換水,,不使用未經(jīng)腐熟的有機肥,,移栽前用生石灰清田,生長期及時清除水綿和雜草,,發(fā)病初期及時剪除發(fā)病病葉,、病枝,并集中深埋或銷毀,,防止其漫延和擴張,。
莼菜是珍貴的野生水生蔬菜,,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組胺和微量元素等,,其應用價值集中于醫(y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齊民要術》稱:“芽羹之菜,莼為第一”,。莼菜不僅是珍貴的食材,,還具有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痢疾、黃疽,、水腫,、小便不利、熱毒癰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古人所謂"莼鱸風味"中的"莼",,就是指的這個菜,,亦作藥用。
莼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治熱痢,、黃疽,、癰腫、疔瘡,。以全草入藥,。性味:甘,寒,。主治清熱解毒,,止嘔,。主治高血壓病,瀉痢,,胃痛,,嘔吐,反胃,,癰疽疔腫,,熱癤,。鮮品煮食或搗爛吞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性奈》甘,、寒,無毒,。成分:葉的背面分泌一種類似瓊脂 (洋菜)的粘液,,在末透露出水面的嫩葉,此種粘液更多,。又含蛋白質(zhì),、脂肪、多縮戊糖,、沒食子酸等,。功用 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
胃病:嘔吐翻胃(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鮮莼菜與鮮鯽魚同煮食(宜清淡一些,不要太咸),。亦有單用藥菜煮食治療胃癌,,獲得滿意療效的報道。
高血壓:鮮莼菜加冰糖適量燉服,。
癰疽疔腫,,頭上熱癤,無名腫毒:鮮莼菜,,鮮大青葉適量,,一起搗爛,加白糖再搗如泥,,敷于患部,,干即更換,。同時,另用溫黃酒送服此藥半杯,,一日2次,。
莼菜的粘液質(zhì)含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及多縮戊糖,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食之清胃火,瀉腸熱,,搗爛外敷可治癰疽疔瘡,。
莼菜粘液中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將加入癌瘤毒遺傳基因的B淋巴細胞和致癌物一起培養(yǎng)后,,再把莼菜中的成分摻入,結果發(fā)現(xiàn)其對癌瘤毒的活化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治肺病,,莼菜佐膳。久之自愈,。
防治貧血,、肝炎,莼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它是細胞生長分裂及維持神經(jīng)細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臨床上可用于防治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癥,。益智健體。
莼菜中含有豐富的鋅,,為植物中的“鋅王”,,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兒多動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莼菜含有一種酸性雜多糖,它不僅能夠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莼菜嫩莖葉作蔬菜,采莼菜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葉食用,是一種地方名菜,。
由于多年未做有效的品種提純復壯和品種保護,,莼菜種性退化已經(jīng)比較嚴重,質(zhì)量和產(chǎn)量都在下降,。
2011年,,西湖莼菜入選浙江省首批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名錄,并已在西湖區(qū)大清谷生態(tài)區(qū)和雙浦鎮(zhèn)各建立了一個占地5畝的西湖莼菜種質(zhì)資源保護區(qū),,開展有關研究和保護工作,。(引自杭州日報-西湖莼菜入選浙江首批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名錄,2011.1.1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