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是云南滇南地區(qū)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fā)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云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jīng)過發(fā)酵后磨粉制成的,俗稱“酸漿米線” 工藝復雜,,生產(chǎn)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干漿米線曬干后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fā),。
制作食材
雞胸脯、豬肚頭,、豬腰子,、烏魚肉、水發(fā)魷魚,、油發(fā)魚肚,、火腿、香菜,、蔥頭,、鵪鶉蛋、凈雞塊各20克 ,,水發(fā)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蔥,、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線200克,。
制作流程
1.把肉料分別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后漂涼裝盤,;
2.其余各料另鍋焯水,,漂涼后切段裝盤;
3.香菜、蔥切碎和油辣椒及燙過的米線一同上桌,;
4.雞油燒至7成熱時裝入碗中,,倒入燒開的清湯,加調(diào)料上桌,;
5.食時先將肉片燙至白色,,下綠菜稍燙,再下米線,,撒少許蔥花,、香菜即成。
制作食材
光肥母雞半只(約750克),,光老鴨半只(約750克),,豬筒子骨3根,豬脊肉,、嫩雞脯肉,、烏魚(黑魚)肉或水發(fā)魷魚各50克,豆腐皮1張,,韭菜25克,,蔥頭10克,味精1克,,芝麻油5克,豬油或雞鴨油50克,,芝麻辣椒油25克,,精鹽1.5克,優(yōu)質(zhì)稻米400克,,胡椒粉,、芫荽、蔥花各少許,。
制作流程
1.將雞鴨去內(nèi)臟洗凈,,同洗凈的豬骨一起入開水鍋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后入鍋,,加水2000克,燜燒3小時左右,,至湯呈乳白色時,,撈出雞鴨(雞鴨不宜煮得過爛,另作別用),,取湯備用,;
2.將生雞脯肉、豬脊肉分別切成薄至透明的片放在盤中,烏魚(或魷魚)肉切成薄片,,用沸水稍煮后取出裝盤,,豆腐皮用冷水浸軟切成絲,在沸水中燙2分鐘后,,漂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凈,用沸水燙熟,,取出改刀待用,,蔥頭、芫荽用水洗凈,,切成0.5厘米長的小段,,分別盛在小盤中;
3.稻米經(jīng)浸泡,、磨成細粉,、蒸熟,壓成粉絲,,再用沸水燙二三分鐘成形,,最后用冷水漂洗米線,每碗用150克,;
4.食用時,,用高深的大碗,放入20克雞鴨肉,,并將鍋中滾湯舀入碗內(nèi),,加鹽、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豬油或雞鴨油,、芝麻辣椒油,,使碗內(nèi)保持較高的溫度,湯菜上桌后,,先將雞肉,、豬肉、魚片生片依次放入碗內(nèi),,用筷子輕輕攪動即可燙熟,,再將韭菜放入湯中,加蔥花,、芫荽,,接著把米線陸續(xù)放入湯中,也可邊燙邊吃,各種肉片和韭菜可蘸著作料吃,。
制作食材
排骨300g,,鮮雞1/2只,鮮鴨1/2只,,云南火腿100g,,老姜1塊(50g),鹽2茶匙(10g),,熟米線200g,,鮮草魚80g,鮮豬里脊80g,,鵪鶉蛋1枚,,韭菜30g,香蔥30g,,榨菜30g,,綠豆芽30g,鹽1茶匙(5g),,白胡椒粉1/2茶匙(3g),。
制作流程
1.排骨、鮮雞,、鮮鴨洗凈,,斬成大塊,分別放入沸水,,滾去血沫,,撈出沖洗干凈;
2.把上面材料和拍散的姜塊,、云南火腿一同放入高壓鍋(或大砂鍋),加入約為固體材料4-5倍的水,,先大火燒開,,再轉為小火,煨制一小時以上,;
3.調(diào)入鹽,,最后成品應該是濃濃白白的湯汁,表面飄著一層明油,;
4.將鮮草魚肉和鮮里脊肉,,分別切成極薄的肉片待用(為防表面變干,可以先碼好,,蒙上保鮮膜),;
5.將沸騰的濃湯盛入保溫的大碗,依次平放入鮮魚肉片、鮮里脊肉片,、綠豆芽,、榨菜和韭菜,放入生鵪鶉蛋,,放鹽和白胡椒粉,;
6.放置2分鐘后,再放入沸水燙過的米線,,撒上香蔥即可,。
制作原料
將大米倒入木桶,用涼水浸泡半小時,,放掉水,,控干,將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機將米粉碎成面,。
將米面加涼水合成耙。水,、面比例以和好后面耙表面能自然聚成平面為宜,,面不成疙瘩,比和元宵面稀一些,。
將和好的耙送入米線壓榨機(舊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龐大的壓米線器械),。
15分鐘后即成熟米線,。將米線晾24小時,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開,。
制湯方法
將豬排骨斬馬,大骨斬斷,,與雞,、鴨、火腿一同下鍋煮熟,。先急火燒開,,然后慢火煨煮,但不要把各種湯料煮化,?;鹜仍缧瞥觯u,、鴨分別撈出,,仍可作冷盤用料,。大骨繼續(xù)煮熬,以敖出骨油,,溶出鈣質(zhì),。湯里可放胡椒粉、味精,、鹽巴,。也可只放鹽巴。
鮮料制法:遠用淡水魚,,以嫩無腥氣者為佳,,洗凈,片成極薄的生魚片,,與片切得薄如紙的生鮮里脊片同擺在大盤內(nèi),,將豆腐皮、玉米片(或鮮筍片),、水發(fā)木耳都洗凈改刀放入盤內(nèi),,香菜、蔥切花(如用其它鮮靈小料如豌豆苗等均切小花),、熟芝麻,,撒入湯碗內(nèi)。
吃時米線,、湯碗,、鮮料分裝在三件餐具內(nèi)一劑上桌,把鮮料夾地熱湯碗(湯面必須有一層封面油,,湯溫較高)燙熟,,再夾進米線配鮮料吃。
過橋米線的關鍵是在于一碗湯,,這碗湯的做法很講究,,原料除了豬骨頭外,必須要用兩只壯母雞,,一只老鴨子,。用三只壯母雞,、兩只老鴨子是不行,!這是多年來廚師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這樣燒出來的湯才鮮,,而且一定是老鴨子,!
雞鴨都要現(xiàn)時宰殺,,而且要把雞血留著,,等到用猛火把豬骨和雞鴨煮上四五個小時后,,把湯里的所有東西撈出來,,把雞血擠成碎塊放進湯里,,不停攪動,這時雞血會把湯里的雜質(zhì)凝在一起,,湯從乳白色變得清澈透亮,。撈出沉淀物后再把豬骨放進去,用小火再慢慢燉一兩個小時,。
這一道工序現(xiàn)在的過橋米線餐廳一般都不用了,,為了保證讓顧客看到自己的湯的確是豬骨和雞燉出來的,(好些湯里也不用老鴨子了,,都用清一色的養(yǎng)雞場出產(chǎn)的飼料雞)湯的顏色故意要保持乳白色,。要是乳白色色度不夠,把一筒“餌塊”(也是云南一種用大米制成的食品)丟到湯里,,要多白就有多白,。這是時下烹飪的秘訣之一呀!
有一些做過橋米線的以為湯里面煮的東西越多,,味道就也好,,什么魚肉、 火腿都放進去煮,,這是不懂烹飪的人干的,,五味調(diào)和,就是要“調(diào)”,,不是一鍋燴,,這樣煮出來的湯失去了過橋米線鮮香、爽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