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五菜”是哪五種
“五菜”指的分別是葵,、韭、薤,、藿,、蔥
1、葵
“五菜”里的葵可是百菜之王,,不過它指的不是現(xiàn)今我們較為常見的秋葵,,而是葵菜,一種通體粗糙,、長毛的蔬菜,。漢代樂府《十五從軍征》中有一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描述老兵回家后發(fā)現(xiàn)庭院長滿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將它們做成飯菜后卻無人分享,。
葵菜耐低溫、耐輕霜,,一年四季皆可種,。古代沒有溫室大棚,葵菜幾乎成為了古人冬天吃蔬菜的唯一選擇,。對于古代農(nóng)民來說,,葵菜還是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賈思勰在《齊民要術(shù)》提到”種葵三十畝,,勝作十頃谷田,。“葵菜的經(jīng)濟價值和成長速度讓其成為農(nóng)民耕種的良好選擇,,可惜到了明代,,葵菜已式微,李時珍說:”葵為五菜之主,,今不復(fù)種之,。“它憑借強大的生命力,,繁衍至今,,如今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貴州,、云南、江西,、甘肅等省,,偶爾在北京和甘肅也能見其蹤跡,。
葵菜吃起來味道甘美,嫩滑爽脆,,但是有些人不喜歡它黏糊滑膩的口感,,有些人覺得像吃鼻涕,不過它有很好的營養(yǎng)價值,,可清炒,,可煮粥,全株均可入藥,。
2,、韭
韭菜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韭菜味道鮮美,,可炒可烤,,無論古今,皆受歡迎,。初春的韭菜品相絕佳,,在南齊詩人周颙的心里,要論最好吃的蔬菜只有兩種,,一個是“秋末晚菘”,,另一個就是“春初早韭”。
在古代,,韭菜可不僅僅是平常蔬菜,,它更是開春貢品。古代人祭祀時要“獻羔祭韭”,,哪怕是祭奠祖先,,他們也要準備好“韭菹”,即腌韭菜,,這讓韭菜在眾多蔬菜當中脫穎而出,,擁有不一樣的地位。
韭菜不僅是蔬菜,,還是一味中藥,在藥典里甚至有“起陽草”的稱號,,其內(nèi)含大量纖維素和粗纖維,,多吃能幫助預(yù)防便秘、直腸癌,、痔瘡等疾病,。硫化物造就韭菜獨特的辛香味,搭配上豬肉類食品烹飪,,有助于人體吸收維生素B1及維生素A,。不過韭菜并非人人都可食用,,胃有虛熱、陰虛火旺和剛剛康復(fù)的人都不適用,。
3,、薤(xiè)
如今的薤一般稱為“薤白”、“小根蒜”,、”藠頭“,,長得有點像蒜頭,既可食用,,也可入藥,。它多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南部地區(qū)。它色白,,個大,,吃起來柔嫩多汁,具有像蒜一樣的特殊香氣和辣味,,但是沒有蔥蒜這么辣,,吃完之后略帶一些回甘,能夠幫助血液循環(huán),、利尿祛濕,。
薤白有多種吃法,可以伴隨菜,、肉一同熱炒,,也常常被用來腌制成小菜,經(jīng)過乳酸菌腌制,,用糖醋浸泡一段時間后,,薤白的味道變得酸甜可口。每年,,江西新建縣生米鎮(zhèn)都會出口大量的甜酸藠頭罐頭,、鹽漬藠頭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港澳臺地區(qū)。僅生米鎮(zhèn)種植的藠頭就供應(yīng)了中國80%的藠頭出口,。
4,、藿
“藿”指的是豆葉子,也稱豆藿,。古代糧食產(chǎn)量不高,,為了生存,古人會在不影響豆子生長的前提下,采摘豆葉作食,。豆葉并不美味,,多是窮苦老百姓用的食材,《戰(zhàn)國策》中講述百姓生活不好,,就寫到“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西漢《說苑》里的“肉食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與焉,?”就用“藿食者”指代社會底層的百姓。
現(xiàn)在市面蔬果選擇豐富,,大家可以選擇更好吃的蔬菜,,不必像以前為了果腹將手伸向豆葉。豆葉已經(jīng)漸漸消失于市面上,,留下的只有與之相近,,但口味更佳的豌豆尖。豌豆尖口感嬌嫩無渣,,味道清新解膩,,不過也因為其上市時間短,不易保存,,價格更高,。
5、蔥
蔥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蔥是大家常見調(diào)味佐料,。去腥、熗鍋,、爆炒,、燉煮,只要加入蔥,,都能為菜肴添色增香,,因此蔥又有“和事草”的美名。不過,,南方人和北方人說的蔥,,指的不一定是同一種蔥。
南方人的蔥多指小蔥,,菜品即將完工之際,,撒上一小把蔥花,加上點點翠綠,,整道菜就活了起來。北方人的蔥,多是指大蔥,,蔥燒海參,、蔥爆羊肉、煎餅卷大蔥......道道都名聲在外,。在山東,,大蔥甚至能當水果吃。當?shù)氐拇笫[生吃不辣,,脆嫩可口,,其中章丘大蔥更有“蔥中之王”的美名。不過,,即便蔥在南北存在差異,,但是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調(diào)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