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米糕是一道雜糧美食,,主要是以北方的黃米為主料制作而成,,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
黃米糕是中國北方特有的傳統(tǒng)小吃,,源于清朝光緒年間家庭作坊開始, 由于當時設(shè)備簡單,,制作工藝繁瑣,,產(chǎn)量極低,,無法大量生產(chǎn),乃至差點失傳,。早在家庭作坊時期是用蒸籠放在鍋里蒸的,,整個生產(chǎn)過程都是物理加工過程,不添加任何的色素,,防腐劑,,發(fā)泡劑;以蒸為主,,不是高溫烤的,,營養(yǎng)元素豐富不被破壞,是一款純綠色的健康食品,。
1,、將200克黃米面放入盆內(nèi),倒入110克的水,,拌勻成濕塊狀,,用手抓一把成團,而且又可以松散開,,像沙子狀,。上籠蒸半小時至熟,取出倒入盆內(nèi),,手蘸涼水趁熱軋勻,,不要過多的搓揉。在面團上抹上少許油,,備用,。
2、將紅小豆,,放入鍋內(nèi),,倒入水煮沸,改用小火燜煮至軟爛,,紅棗(如果是干紅棗,,要浸泡一夜)上蒸鍋蒸熟去掉皮和棗核,煮軟的紅豆和棗用搟面杖軋成泥,,放入油鍋加入白糖炒片刻,,即成餡料。
3,、將手上抹少許油,,揪一塊面團約50克,揉圓用手捏成圓片片,包上棗豆餡,,捏緊口成球狀,,然后用手按成扁圓形,即成糕坯,。
4、鍋內(nèi)倒入食用油,,燒至七成熱,,放入糕坯,炸呈金黃色,,撈出,,即可食用。喜好特甜的,,可在上面在撒些白糖,。
1、滄州小棗洗凈后,,開水煮3-5分鐘,,蓋上鍋蓋燜15分鐘左右,控干水分備用,。
2,、當年新黃米面450G倒入不銹鋼盆中緩緩倒入適量開水同時用筷子翻拌至面粉成絮狀(如拌疙瘩燙面)。
3,、蒸屜鋪屜布兩層,,擺上一層紅棗,第二層均勻的撒上燙過的黃米面,,第三層再擺一層紅棗,,第四層將剩余的黃米面撒在紅棗上,由于黃米面燙的偏干,,用切板將散落的黃米面向中間收集,,第五層再擺上一層紅棗后,輕輕按按,。
4,、蒸鍋涼水上鍋,將水燒開蒸汽上來,。
5,、蓋上鍋蓋后中小火蒸10分鐘再大火蒸30分鐘。
6,、蒸好的年糕倒扣在硅膠軟案板上稍晾三五分鐘,,切去四邊,分割成適合大小的塊擺盤,。
食材:黃米,,豆餡,,食用油等。
做法:
黃米炸糕是將黃米加工成粉狀后蒸熟,,趁熱揉搓光滑,,揉出彈性,包上豆沙餡,,胡麻油燒到七成熱后炸成金黃色撈出食用,;也有不包餡的炸素糕。
特點:
“糕”與“高”諧音,,便有結(jié)婚,、過生日、孩子滿月,、過年等喜慶節(jié)日都有吃黃米炸糕慶賀的習(xí)俗,。
食材:
主料:江米180g、黃米60g,、紅棗25g,、葡萄干10g、金瓜40g,、白糖15g,、糯米粉適量;
酸漿材料:水1l,、面粉20g,、糖適量、酸奶50g,。
做法:
1,、將面粉和水混均勻,燒開后加入適量糖,,稍有甜味即可,;
2、面湯冷卻后,,一邊加入酸奶一邊攪拌,;
3、充分攪勻,,即做成酸漿水,;
4、將江米和黃米分別浸入酸漿,,室溫(20度以上)發(fā)酵24小時以上,;
5、紅棗去核,與葡萄干一起用清水泡軟,;
6,、容器中鋪上一層保鮮膜待用;
7,、漿好的米粒脹大圓潤,、酸味正常時即可使用;
8,、鍋中加入足量水,,燒開后放入淘洗干凈的漿好的江米,再次滾開后舀出多余米湯,;
9,、加入細砂糖,,邊熬邊攪,;
10、直至米熟且有筋勁,,軟硬度合適,,加鍋蓋燜3-5分鐘;
11,、將熬好的米江米均勻鋪在準備好的容器中,;
12、撒上泡軟的紅棗和葡萄干,,輕輕壓平,;
13、另起鍋燒水,,水開后放入淘干凈的黃米,,邊熬邊攪,滾開后舀出米湯,,加入蒸熟的金瓜泥,;
14、糯米粉用水化開,,充分攪勻,;
15、倒入黃米鍋中,,繼續(xù)攪15分鐘,,直至軟硬度適合,加鍋蓋燜3-5分鐘,;
16,、將熬好的黃米均勻鋪在江米上,抹平,刷油或蓋上容器蓋保濕,,入冰箱冷藏定型后切塊即食,。
黃米中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和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助于促進身體健康,。黃米糕中的黃米富含纖維素,能夠增強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可以預(yù)防便秘等腸道問題。此外,,黃米糕中還含有豐富的鉀元素,、鐵元素,可以為人體補充所需的微量元素,。
綜上所述,,黃米糕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口感美味的傳統(tǒng)糕點,,適當食用黃米糕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利于身體健康。但由于黃米糕中含有較高的糖分和熱量,,建議適量食用,,不宜過量。同時,,對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也需要注意控制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