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香豬是天賜的特色經(jīng)典美食,。以上好鮮嫩的小香豬為原料,在配好的味料湯中稍事浸泡,,然后放炭火上烤,,邊烤邊上蜂蜜,烤熟后顏色金黃鮮紅,,香味撲鼻,,走俏餐桌,已開始躍出深山,,走俏南北,,成為美食林的搶手貨。
原料均為巴馬香豬,,體重約6-10千克,。
配方1
食鹽60~70克,白糖120~150克,,白酒20~50克,,味精10克,芝麻醬50~100克,,南乳50~60克,,五香粉8~15克,硝酸鈉5克,,蔥,、米醋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2
食鹽45~55克,,白糖200~250克,,白酒15克,,味精6~10克,芝麻醬100~150克,,豆腐乳4小塊,,姜絲、蔥,、香油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3
食鹽40~50克,白酒60~10克,,白糖200~300克,醬油15~50克,,味精5克,,豆腐乳5~7小塊,五香粉6克,,蒜泥30克,,姜絲、蔥及麥芽糖各適量,。
秤,、案板、大鍋,、特制烤鉤及烤爐等,。
工藝流程
原料的屠宰與整理→腌制→燙皮、掛糖色→烤制→成品,。
原料的屠宰與整理:宰殺放凈血,,用65℃左右的熱水浸燙,注意翻動(dòng),,取出迅速刮凈毛,,注意刮去粗皮上的黑皮,用清水沖洗干凈,。
從腹中線用刀剖開胸腹腔和頸肉,,取出全部內(nèi)臟器官及板油,剔出體內(nèi)所有的骨頭,,不要破壞皮膚,。也可將頭骨和脊骨劈開,取出脊髓和豬腦,,剔出第2~3條胸肋骨和肩胛骨,。在肋骨間用刀劃開,較厚的肌肉部位用刀切花,,便于佐料滲透入味,。
腌制
除米醋和麥芽糖外,,將所有輔料混和后,均勻地涂擦在體腔內(nèi),,放入2~5℃的腌制室內(nèi)腌制,。時(shí)間為夏天5~8小時(shí),冬天可延長到12~24小時(shí),。
燙皮,、掛糖色:腌制好的豬坯,用特制的長鐵叉從后腿穿過前腿到嘴角,,把其吊起瀝干水,。然后用90℃熱水燒淋在豬皮上,直到皮膚收縮,,達(dá)到定型的作用,。在燙皮的水中加入適量的米醋,可使烤香豬的皮更脆,。
待晾干水分后,,將麥芽糖水(1份麥芽糖加6份水)刷在皮面上,只能刷1次,,而且要均勻,,否則烤香豬的皮色深淺不一。最后放在通風(fēng)處晾干表皮,。
烤制
采用掛爐烤制,。熱源有電或炭2種。傳統(tǒng)加工用炭爐,,工廠生產(chǎn)一般用電烤爐,。
將燙皮并已涂麥芽糖晾干后的豬坯掛入加溫的烤爐內(nèi),烤爐要有穩(wěn)定的爐溫,,并掌握好火候,,烤制時(shí)正常的爐溫需控制在160~200℃之間??局?0分鐘左右,,豬皮開始轉(zhuǎn)色時(shí),將豬坯移出爐外扎針,,用竹針或鋼針從皮刺入,,均勻地刺遍豬身,可防止皮與肉分離,。然后刷上1層油(最好用生茶油),,作用是把香豬的皮層炸脆。再掛入爐內(nèi)烤制40~60分鐘,,至皮脆呈棗紅色時(shí)即可出爐,??局破陂g經(jīng)常調(diào)換香豬的位置,使其烤制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