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歷史
咕嚕肉的前身原來是廣東民間一道很普通的夏令菜,,名為“甜酸豬肉”。
早年,,廣東人遠赴美洲打拼,,把廣東的家常菜“甜酸豬肉”也帶過去了。后來,,廣東人在舊金山聚成了唐人街,,唐人街的廣東籍餐館自然把自己喜好的菜肴作為招牌菜,“甜酸豬肉”也在唐人街中扎了根,。到20世紀初,,“甜酸豬肉”成為中餐館的一道最受歡迎的中國菜肴,深受外國人的喜愛,,他們點菜言必稱“Sweet and Sour Pork”(甜酸肉),。廣東人見外國朋友如此賞面,便把“甜酸肉”戲稱為“鬼佬肉”,,后來覺得未免失敬于外國朋友,,便取諧音,改“鬼佬肉”為“咕嚕肉”,。
菜品制作
做法一
食材
五花肉,、菠蘿、冬筍,、蔥,、蒜、雞蛋、鹽,、糖,、醋、料酒,、淀粉,。
步驟
1.五花肉去皮,切成兩厘米長的塊狀,,加鹽,、料酒腌上十來分鐘。
2.往五花肉里打入雞蛋,、加淀粉拌勻,。
3.將醋,、糖,、鹽調(diào)勻制成糖醋汁,菠蘿切塊備用,。
4.油鍋油燒至6成熱時,,放入肉塊慢慢炸,帶肉塊成金黃后撈出備用,。
5.油鍋燒熱,,下蒜頭熗香,加入菠蘿,、糖醋汁,、蔥段,淀粉勾芡后,,最后把炸好的肉塊倒入迅速炒勻,,加冬筍翻炒幾下出鍋。
做法二
食材
豬肉(肥瘦)400克,、冬筍150克,、雞蛋30克、辣椒(紅,、尖)25克,、淀粉(蠶豆)20克、小蔥5克,、大蒜(白皮)2克,、鹽5克、香油2克,、白醋30克,、赤砂糖20克。
步驟
1.用中火燒熱炒鍋,倒入白醋,,下紅糖待溶解后,,加入精鹽調(diào)勻成糖醋,備用,。
2.將豬肉片成7毫米厚的片,,在上面斜著刀輕輕刻上橫豎花紋,然后切成2.5厘米寬的條,,再斜切成菱形塊,,每塊約重10克。
3.冬筍削去外皮,,洗凈,,焯熟,切成同肉片大小相仿的菱形塊,。
4.辣椒去蒂,,洗凈,也切成同樣大小的菱形塊,。
5.肉塊用精鹽,、白酒拌勻,約腌15分鐘,。
6.腌過的肉塊加入雞蛋液和濕淀粉拌勻,,再粘上干淀粉。
7.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把肉塊逐件放入,約炸3分鐘端離火口,,利用油的余熱繼續(xù)浸炸約2分鐘用笊籬撈起,。
8.把油鍋放回爐上,燒至微沸,,將已炸過的肉塊和筍塊一起下鍋,,再炸約2分鐘呈金黃色至熟,撈起,。
9.余油倒出,,炒鍋放回爐上,投入蒜,、辣椒,,爆至有香味,加蔥,、糖醋,,燒至微沸,用濕淀粉10克調(diào)稀勾芡。
10.隨即倒入肉塊和筍塊拌炒,,淋香油和植物油炒勻上碟便成,。
做法三
食材
去皮五花肉500克、竹筍肉300克,、糖醋500克,、蔥2條、蒜茸1茶匙,、辣椒3只,、雞蛋3只、姜4片,、汾酒適量,、味精適量、生粉適量,。
步驟
1.將五花肉與筍肉均切成欖核形,。豬肉與鹽、味精,、姜片,、蔥條,、汾酒拌勻,,腌約30分鐘。
2.將豬肉先用生粉拌勻,,然后加入雞蛋拌勻,,再粘上一層干生粉把姜蔥去掉不用。
3.燒熱鍋,,下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豬肉炸約3分鐘至熟,把筍件也投入油鍋里略炸,,撈起濾干油,。
4.炒鍋放回爐上,下蒜茸,、辣椒,、蔥段、糖醋煮滾,,用生粉水勾芡,,再下炸肉塊、筍肉拌勻即可,。
菜品特色編輯
糖醋咕嚕肉,,色澤金紅,肉塊裹著一層酸甜適宜的糖醋芡汁,內(nèi)嫩外香脆,,酸甜微辣,,醒胃可口。
食用須知
營養(yǎng)價值
豬肉富含銅,,對于血液,、中樞神經(jīng)和免疫系統(tǒng),腎等內(nèi)臟的發(fā)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富含脂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nèi)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竹筍除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外,,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鐵、鎂等營養(yǎng)成分,。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谷氨酸和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除此之外,,竹筍還是低脂肪,、低糖、高纖維食物,,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減少體內(nèi)多余脂肪,。
注意事項
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后不宜大量飲茶,。 [8]
竹筍與豬小排同食,,影響鈣的吸收;不宜羊肝一起吃,,因竹筍內(nèi)存在一些生物活性物質(zhì)如酶類,,與羊肝同炒同食,產(chǎn)生某些有害于人體的物質(zhì)或破壞了其中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A等,,影響眼睛健康,;與羊肉一起吃,會發(fā)生復(fù)雜的生物化學(xué)反應(yīng),,導(dǎo)致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