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米生長在山西大面積的丘陵半坡地,較適宜抗旱性強的黍子生長,,去了殼的黍子比小米稍大些,,顏色淡
黃,所以叫做黃米,。黃米和小米同生于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黃米的地位卻要高于小米,,西北地區(qū)有些地方還拿它做為糕點待客,。賣粽子的也常把江米和黃米并列,,把黃米的價錢抬得和江米一樣的價格。
在除山西外的很多山西私房菜或者山西特色的菜館中都可以吃到這種黃米蒸飯,,圖《黃米蒸飯》中,是我在北京海淀區(qū)大鐘寺步行街附近的一家山西私房菜中吃到的,,味道還算可以,,但肯定還是沒有山西本地的味道。
黃米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養(yǎng)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
制作蒸飯的流程非常多,,將新鮮黃米放在水中浸泡6-7小時,另將紅棗,、紅蕓豆也在水中浸泡6-7小時,,放在鍋中煮熟備用;隨后將黃米撈出,,在瓦甑中蒸至半熟,;下甑后灑入適量清水,再上甑蒸熟,。下甑后用特制的蒸飯圪垛(帶長柄的木球)在瓷面盆中擠壓成糕狀,,加入煮好的紅棗和豆子,用鏟子攪拌均勻后,,繼續(xù)用蒸飯疙垛擠壓,,直到棗、豆,、米粘為一體,,就可食用了。
也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將蒸飯切成餅狀,,用油煎成金黃色,,撒上白糖裝盤即可。
黃米味甘,、性微寒,;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熱,、毒腫等癥,。
1.適宜于體弱多病,面生疔瘡者食用,;適宜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熱,、毒腫者食用,;
2.身體燥熱者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