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金黃油亮,肉香撲鼻,,十分誘人,。原計原昧,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做法
白斬河田雞的制作工藝如下:
[原料]河田雞1只(以足年跨年的公雞為佳,,當年生未下蛋的雞媛為次,重約1.25公斤,,公雞重約1.5公斤至1.75公斤),,蔥、 姜(紫姜為佳)各25克,,香油,、精鹽適量。
[做法]
1.將生雞宰殺,,放血去凈毛,,沖洗干凈,于腹部后端從肛門處起開一小口,,取凈內(nèi)臟,,徹底洗凈血污。
2.蔥白,、蔥段,,紫姜及精鹽少許,共剁為汁,,加入香油開水澆成姜蔥汁(也可入鍋熬油姜蔥汁),,裝碟備用。
3.將整雞放入大鍋,,注滿水,,文火慢煮一至二小時(看雞的品質母雞時間短,,公雞時間長)至皮黃肉嫩(煮的過程注意火候和雞的翻身,雞皮尚未破裂為佳),,取出風涼,,斬成雞塊,整齊裝盤,。
4.將姜蔥汁淋在裝好盤的雞上(也可取小碟裝姜蔥汁于一旁,,吃前沾汁),即可上席,。
[特色]金黃油亮,,肉香撲鼻,十分誘人,,原汁原味,,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營養(yǎng)價值
長汀河田雞是世界五大名雞之一,。《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zhèn),?!睋?jù)傳:唐明皇喜好清明斗雞,立雞坊于兩宮,。李白有“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之句,。岑參的《神雞童謠》云:“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睋?jù)民間傳說,唐開元年產(chǎn)河田雞選送到長安,,列為斗雞之一,。到明朝有一時期亦盛行斗雞。河田雞選送京都,,曾被譽為斗雞之雄,,每每取勝。
不過,,現(xiàn)在河田雞馳名海內(nèi)外,,并非由于善斗稱雄,,而是因為它外表絢麗,皮色金黃,,肉質嫩滑鮮甜,,營養(yǎng)豐富。
河田雞特征鮮明,,公雞,,三黃、三黑,、三叉紅,,即嘴黃、腳黃,,全身毛色金黃,;兩翅尖各有3至5片半黑扁毛,尾端有7至9片黑綠色毛彎翹在后,;雞冠頂端呈三叉形,,鮮紅明亮。母雞,,體圓腳較短,,全身毛色淡黃,頸項毛帶有碎米般黑色斑點,,翅尖和尾端毛稍大而短,,雞冠鮮紅。標準的河田雞被定為出口活雞的名貴商品,。1964年秋,,在廣州國際交易會名雞評比中,經(jīng)國際客商從體型,、驍勇,、重量、毛色,、肉質等5個方面評定,,列為國際第二名雞。
長汀民間烹雞的方法多式多樣,,而姜汁雞白斬雞較為普遍,,為宴席之必備。在白斬雞中,,又以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經(jīng)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贊譽,為汀洲自古以來之名特優(yōu)佳肴,,向來被列為閩西客家菜之首,;其雞頭、雞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個雞對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之說,。1986年省閩菜評比中,,廚師張茂生制作的“白斬河田雞”榮獲地方特殊風味菜點稱號。原望江樓的李忒聲,、林益汀,,賓館的沈德標,金沙酒家的黃炎等廚師均善烹制,,今許多酒家都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