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不習(xí)慣面食,于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鴨湯煮,,甚合昭君之意。后來人們便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diào)成菜稱之為“昭君鴨”,,一直流傳至今。不過,,如今的“昭君鴨”是名符其實的鴨子和粉條,、香菇、油面筋“亂燉”而成,,湯汁鮮濃,,鴨肉嫩滑,風(fēng)味獨特,。
此外,,在西北地區(qū)還流行一種以王昭君的名字命名的“昭君皮子”,就是人們在夏日常吃的釀皮子,,其做法是將面粉分離成淀粉和面粉,,并以淀粉制成面條,面筋切成薄片,,搭配并食,,并輔以麻辣調(diào)料,吃起來酸辣涼爽,,柔嫩可口。
昭君鴨的做法:
原料:嫩鴨1只,,水發(fā)香菇100克,,粉條100克,油面筋100克,,菜心250克,,生姜25克,黃酒50毫升,胡椒30粒,,味精5克,,骨湯2500毫升,花生油,、鹽各適量,。
做法:將鴨子收拾干凈,,將兩只腳插入鴨腹內(nèi),,鴨身抹勻黃酒,,粉條用開水泡軟,,菜心的根部削成橄欖形,生姜刮皮,,拍松;胡椒拍碎,,油面筋揉好,,制成條;炒鍋加油,,燒至7成熱,,放入肥鴨,炸至深黃色時撈出,,接下來把鴨放入清水鍋內(nèi)煮熟,,撈出用清水洗去血污,,放入砂鍋內(nèi),,加骨湯、姜塊,、鹽,、黃酒、胡椒,,改小火燉約3小時至鴨肉酥爛不脫骨時,,加入香菇、油面筋繼續(xù)燜10分鐘,,最后再加入粉條燉滾,,調(diào)入味精,放入汆熱的菜心后,,連鍋上席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