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zhì)匱乏的六零年代,,大部分家庭幾乎都還在為生計而奔波,只有少部分家庭條件不錯的孩子才能享有的零食這個稀奇玩意兒,,大多數(shù)孩子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見過售賣的零食,。對于大部分60后的孩子而言他們的“零食”大多都是家長們就地取材制作的自制零食,比如紅薯干,、炒豆子,、紅糖、麥芽糖之類的,。
【 詳細>>】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我國曾進口過一批伊拉克蜜棗,,這份零嘴就逐漸成為了60后兒時的進口零食,。當(dāng)時伊拉克蜜棗是敞開供應(yīng)的,每斤只賣三四毛錢,,是國產(chǎn)蜜棗的一半價錢,。它的味道極好,如蜜餞棗一般甜甜的,,但又不齁嗓子,;并且肉質(zhì)軟軟的,嚼起來還能感到其肉質(zhì)起沙,。
古巴糖也是60后小時候吃的進口零食之一。中國1960年為了支援古巴的經(jīng)濟建設(shè)開始進口古巴糖,,從此古巴糖走進了億萬中國人的生活,。古巴糖聽著挺高大上的,但是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就是簡單的蔗糖做成,,包裝也特別的簡陋。但在當(dāng)時來說確實是十分的稀罕,,成為了當(dāng)時小孩子們在苦澀生活之余為數(shù)不多的一抹甜味,。
豆根糖北方的孩子應(yīng)該比較熟悉,,雖然被稱做糖,,但事實上并不太甜。它是用黃豆制作的,,長長的條型,,分為軟硬兩種。軟的豆根糖香甜可口,,很好吃,。硬的豆根糖含在嘴里吃也別有風(fēng)味,就是吃起來很是“費勁”,,要用力咬,,才能碎了咽下去。豆根糖也是60后童年記憶中不可缺少的零食,。
【 詳細>>】
紅蝦酥是60年代非常的火爆零食,曾占據(jù)著中國零食的半壁江山,。紅蝦酥,,是一種酥糖,因其糖塊的形狀潔白中鑲有褐色條紋,,活像蝦的中段,,因此得名“紅蝦酥”,。在60年代這樣的糖檔次也是非常的高了,平時只有在過節(jié)的時候才能吃到,,如今的年代幾乎見不到,,甚至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這個60年代的零食。
60年代的冰棍,,口味是最純粹的,沒有水果味,、沒有巧克力外皮,,只有冰水甜甜的味道。它的包裝設(shè)計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絢麗,,都是簡單的白色紙加紅色或者藍色,。雖然在那個年代家里幾乎沒有冰箱,,但很多賣冰棍的人都是把它們放在冰塊里面,,然后蓋上蓋子到處叫賣。60后冰棍能吃上一根,,是當(dāng)時多數(shù)小孩夏天最美好的愿望,。
很多60年的人基本都認(rèn)識這款餅干,,草原英雄小姐妹餅干是60后懷舊零食之一,。在60年代,糖果和餅干算是孩子們對味蕾的為數(shù)不多的甜蜜刺激,。這款看著包裝十分精致餅干,,在那個年代受到了相當(dāng)高的禮遇,不僅能夠在年節(jié)中登堂入室,,甚至其包裝盒也受到收藏者的青睞,。
金雞餅干也是60年代的零食代表,,看它的包裝也是十分簡陋,,采用金雞的圖案,金雞象征著威風(fēng),、勇往直前,、催人奮進的寓意。不過在當(dāng)時看來,,這可是一個非常精美的包裝,,一般人想吃還真的吃不起。當(dāng)時金雞餅干也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吃的到,,貧苦人家的孩子見或許都很難見到,。
嶺南餅干常見于當(dāng)?shù)氐募Z油店,有散裝也有包裝,,是多數(shù)60后懷念的零食,。散裝的奶鹽蘇打餅、夾心餅,、威化餅放在大透明玻璃罐中,,是無數(shù)小朋友魂牽夢繞之所在,只不過那時的小孩都很懂事,,都知道家里錢不多,,只能每天看一下過過眼癮,期待過年過節(jié)都吃到一點,。
要說60后都有哪些零食,麻醬糖肯定能排上號,。麻醬糖是長方的,、用麻醬制作的糖,它的味道香香的,、酥酥的,、甜甜的,很是饞人,。在60年代,,買東西都是要憑票才能買的到的,而麻醬糖作為60年代零食,,也是需要“憑票”供應(yīng)的,,所以麻將糖就變得很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