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概況
馃子屬于油炸食品。在煎餅(加雞蛋)里裹上油條(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區(qū),山東北部的慶云縣樂陵市等地稱之為馃子),,所以叫“煎餅馃子”。
煎餅果子是天津人小吃,。它是由綠豆面薄餅,雞蛋,,還有油條或者薄脆的“果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辣椒醬(可選),腐乳(可選)作為佐料,,口感咸香,如今的煎餅馃子原料已經(jīng)不僅限于綠豆面攤成的薄餅,,還有黃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種選擇,。
煎餅馃子在早上的早點攤,,馬路邊或者社區(qū)里才能見到,,小攤主要就是制作和出售煎餅馃子的小推車,制作一套煎餅馃子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發(fā)展歷史
關(guān)于煎餅馃子的來歷,,比較嚴肅的考據(jù)是源于安徽蚌埠固鎮(zhèn),六百多年前天津建衛(wèi)之初煎餅馃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
相傳清朝末年,在山東省內(nèi),,一人綽號老刀,。擅長十八般武藝,最擅長使刀,,可謂是出神入化,,無人能及。老刀本人是個小生意人,,是一個很溫順的人,是一個非常講究武德的人,,是一個很有耐性的人。
一日,,老刀在家中午休。突然門外傳來嘈雜的打斗聲,。老刀側(cè)側(cè)身,打斗聲更加慘烈,。老刀起身,抿了抿嘴,,走出房門,。
兩個壯漢正在捶打一個瘦弱的老漢,。老刀實在看不過去,,大聲喝住兩個壯漢?!澳愀夜荛e事,?”“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兄弟,,為何欺辱一個老人呢?”兩個壯漢看看老刀笑了,,“那你來管吧?!闭f著,,一拳直撲老刀的面門,,老刀也不含糊,側(cè)身躲過拳風,,回手劈出一掌,。壯漢揮臂撞開,另一壯漢飛起一腳,,正想踢中老刀前心,。老刀一看,,心念這我要是被踢到,必然會被二人按倒在地,,到那時我非死即傷,,學武之人豈能受此侮辱,,好,!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老刀怒向膽邊生,,倉啷啷抽出腰中寶刀,,三下五除二將兩個壯漢斬殺。
當老刀冷靜下來,,思考發(fā)生的一切,,后悔已經(jīng)沒有用了。老刀失去了自己熟悉的家園,。開始了背井離鄉(xiāng)的逃亡生活。
一日,,老刀實在饑餓難忍,看到手中的一小袋面粉和撿來的兩根“炸秦燴”,,心中思索著如何飽腹,。這時,老刀看到對面走來一人,,看面相,,就知道此人必為奇人,。那人手中握著一個饅頭,但其上有八摺,。老刀問“此為何物?”那人答曰“包子,我用面粉和肉裹起來做的,,看你腹中饑餓,,咱們一起起灶吃了它吧?!?/p>
老刀這時有所沉思。
他的刀在陽光下,,發(fā)出刺眼的光芒,。老刀暗想,,他做了包子,,我就不能想點別的什么的?老刀想到了餅,,想到了煎餅。刀片子就是火灶,,趁著余熱,老刀將面湯倒入刀面,,即刻成型。老刀心頭釋然,,欲吃,又想到煎餅卷大蔥,。于是,,將撿來的“炸秦燴”包入其中。
由于饑餓,,老刀三兩口吃了一大半。回味產(chǎn)生了,,如果有醬,辣醬,,一定更有滋味,。老刀構(gòu)思著,應該起個名字,,叫什么好呢,?“煎餅,。。,。裹著,?!编牛瓦@么叫了,。
這就是煎餅果子的前身,,“煎餅裹著”,。它起源于青島,由于老刀最后定居于天津衛(wèi),,加上語言上的音變,,就讀成了“煎餅果子”,。據(jù)傳,,老刀一直在叫“煎餅裹著”,。果子是油條不是什么裹著,。
制作方法
自制果蓖材料
面粉150克、鹽1/4小匙,、小蘇打1/8小匙,、無鋁泡打粉1/8小匙、植物油10克,、溫水70克。
煎餅糊材料:綠豆面80克,、小米面60克,、雞蛋1個、五香粉1/4小匙 ,、稀高湯或清水適量(大約200克左右)。
醬汁材料: 紅腐乳1/2大匙,、甜面醬1大匙,、涼白開水1大匙。
其它配料:小蔥2棵,。
做法
1.先來做果蓖。把鹽,、小蘇打、泡打粉,、溫水放在一起,,攪拌至鹽化開,。
2.倒入面粉和食用油,,用筷子攪成絮狀,。
3.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靜置半小時左右,。
4.案板上抹油,把面團搟成長方形的薄片,,再分別從兩邊向中間折起,。
5.像疊被子一樣對折起來,。
6.再次向中間折起,如圖,。
7.對折起來后,,包上保鮮膜,入冷藏室冷藏松弛2個小時至一夜皆可,。
8.面團從冷藏室取出后,,用手大至揉光滑,,從中間一切兩半,。
9.到一半面團,,搟成長方形薄片,用刀先堅切成三片,,再分別在每一片上橫著切三刀(只切中間,,不要把邊緣劃斷)。
10.鍋中油燒至8,、9分熱,,用手提著一個面坯,一前朝下浸入2/3,,提起,。
11.再次浸入2/3,提起,。
12.第三次全部入油,,用中火炸制。如果油溫夠熱,,餅坯入油會馬上起泡,,很快變黃。
13.一面炸黃后,,僅翻一次面,,把另一面也炸至金黃,撈起瀝干油份即成薄脆,。
14.調(diào)制醬汁,。帶汁的紅腐乳1/2大匙入碗,加入1大匙涼白開水,,拌勻并用匙子把腐乳壓碎,。再加入甜面醬拌勻即可,喜辣味的同志可以再加入些辣椒醬,。
15.小蔥洗凈,,小蔥切碎,白芝麻入不放油的鍋里小火炒香,。
16.把綠豆面和小米面,、五香粉一起放入盆子里,,慢慢加入高湯或清水,拌至糊狀。稀稠的程度用勺子舀起能呈粗線狀流下,,如果覺得稀就再多加些清水,,糊的稀稠決定著煎餅的厚薄,。
17.平底鍋燒熱后,,轉(zhuǎn)小火,刷上一層薄油,。
18.舀入一大勺粉漿,,用手握著鍋柄,讓鍋子轉(zhuǎn)圈,,好讓粉漿在鍋底鋪平,。
19.待粉漿凝固后,,磕入雞蛋。
20.用鏟子把雞蛋抹開抹平,,讓蛋白和蛋黃均勻分布于餅面,。
21.撒上些香蔥碎、芝麻,。
22.當看到蛋液將要凝固時,,用鏟子翻面。在餅上刷上一層醬汁,。
23.在餅中間放入果子或果篦,。
24.兩邊包向中間鏟出即可食用。
自制果篦做法
主料
面粉150g,,鹽1.5g,,小蘇打0.5g,油10g,,溫水70g
輔料
中筋面粉100g,,玉米面40g,水230g,,雞蛋2個,,生菜適量,甜面醬適量,,香菜適量,,香蔥適量
步驟
1.中筋面粉放入盆中。
2.加入玉米面,。
3.加水調(diào)成煎餅面糊,。
4.主料中的所有材料放在盆中,揉成面團,,醒二十分鐘,。
5.搟成大薄片,切成小份,。
6.把大薄皮放入加油的鍋中,,炸成薄脆 ,撈出控油備用,。
7.不粘鍋加一點油預熱,放入一小勺面糊晃勻攤開,,小火煎成型,。
8.打入一個雞蛋。
9.輕輕將雞蛋攤開,。
10.把煎餅翻面煎熟,。
11.取出,,在有雞蛋的那面涮上面醬,加入果子或果篦,。
飲食搭配
煎餅馃子搭配一碗鍋巴菜,。將鍋巴(即薄煎餅)切成柳葉細片,放到鹵內(nèi),,鹵是用清油煸茴香,、蔥姜末,加鹽,、醬油,、芡粉、水制成鹵汁,,純素,,保證清晨的腸胃不至于受到油膩的“騷擾”。然后盛碗,,再加麻醬,、腐乳、辣椒,、芫荽,、香干制成,口味偏咸,。
煎餅馃子與豆?jié){(天津人一般叫 “漿子”)可搭配一起喝,。
小帖士
1.煎餅的面,選用綠豆粉和面粉二合一,,也可以只用面粉,,但成品口感會稍粘.綠豆粉用多了,因筋力不夠,,皮兒容易破,,不好操作,所以綠豆粉最多用到1/3,。
2.蔥花,,根據(jù)個人喜好,不用也可以,。
3.醬料,,可用甜面醬,辣醬,,也可加上適量的豆腐乳,。
4.油條,剩油條如果回軟,,可用平底鍋先烤脆再用,,也可換成炸的果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