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盡人皆知,。因為這道佳肴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又因老北京用銅鍋烹飪羊肉為主固亦稱”吃鍋子“”涮大羊“,。
涮羊肉傳說起源于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tǒng)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xiāng)的菜肴——清燉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后贊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于清初,。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舉辦幾次規(guī)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鍋。后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于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p>
據(jù)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一家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jiān),,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 ,, 為普通百姓享用。一直流傳到今天,,又讓人們演變成多種版本的涮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比較喜愛吃的美食之一。
《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p>
菜品特色
選料精細鮮嫩,,肉片紙薄均勻,調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涮后即食。香味純正,,鮮嫩可口,。
做法
制方一
(一)將羊肉洗凈去骨去皮,剔除板筋,,切成12厘米長,、2厘米寬的大薄片,放在盆里待用,。(二)把醬油,、鹵蝦油、芝麻醬,、辣椒油等分別放在小碗內,腐乳汁,、韭菜花放在小碟內,。
(三)食用時,在火鍋內添上雞湯或水,,待鍋內湯燒開時用筷子夾著羊肉在鍋內燙涮(約需一二分鐘),,見肉片呈灰白色時,即夾出,,蘸著各種調味料吃,。肉片要隨涮隨吃。最后把菠菜、湯粉絲放在鍋子內,,待菠菜熟時,,放入精鹽、味精,,然后連菜帶湯一起食用,。
制方二
主料:羊肉800克,白菜頭(洗凈切成塊)280克,,水細粉絲260克,,蝦仁10克,羊骨,,魚,。
調料:香菜(洗凈切成末)60克,腌韭菜花60克,,麻醬120克,,料酒50克,腐乳1塊,,鹵蝦油50克(有最好),,辣椒油60克,醬油150克,,香油25克,,醋50克,蔥花60克,,姜一塊,。(以上調料僅是理論上的,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愛好和實際情況變化)
作法:
1.羊骨,,魚和姜加水做湯,。
2.羊肉凍硬,把凍肉進一步剝除肉頭,、邊角,、脆骨、云皮,、筋膜等,,然后切成15~20厘米長、3~5厘米的寬的極薄片,,碼在盤中待用,。
3.把蝦仁加入湯內。
4.火鍋加木炭,,把水燒開后,,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湯中撥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時,隨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吃,,然后肉片下隨涮隨吃,,切忌下得過多容易老化影響鮮嫩。
5.肉片涮完后,,再加入白菜頭,、細粉絲(也可用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湯菜食用,。
特點:選料精細鮮嫩,,肉片紙薄均勻,調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
制作工藝
1.切制羊肉要求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羊肉片要長17至20厘米,寬3至6厘米,。
2.火鍋火旺,,肉片氽入,涮至發(fā)白色即出,,蘸調味料進食,。
3.羊后腿須選用閹割過的公羊,以現(xiàn)在的北口(張家口一帶)蘊羊為最佳,。然后凍壓后腿,,目的便于壓出血水,達到干而不凍,。如凍成冷凍肉,,即失去鮮嫩。
4.將經凍壓的羊后腿肉切成薄片,,肉片長約17厘米,、寬5厘米,要求片薄,、均勻,、美觀,、大方,。然后放至盤中,。
5.將羊腿以外的各料(粉絲先用水浸泡)分別放在盤內。
6.食用時,,把火鍋里的水煮開后,,投入蔥花、姜絲,、口蘑,、蝦干、煮沸出味(切忌投放味精),,隨即按個人口味,,將佐料放在碗中,隨涮隨吃,。
營養(yǎng)價值
涮羊肉是一種具有北京特色的飲食,。《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yǎng)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唐代虛詵的《本草食療》中,,記載「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
1.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御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營養(yǎng)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后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yǎng)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癥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中醫(yī)考究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溫補脾胃,,用于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癥,。溫補肝腎,,用于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癥,。補血溫經,,用于產后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國古代醫(y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種優(yōu)良的溫補強壯劑,。
營養(yǎng)成分
熱量(3025.25千卡) 維生素B6(0.08毫克) 蛋白質(404.35克) 脂肪(98.55克) 泛酸 (0.04毫克) 碳水化合物(133.67克)葉酸(6.10微克) 膳食纖維(5.69克) 膽固醇(1660.00毫克) 維生素A(290.55微克) 胡蘿卜素 (781.50微克) 硫胺素(1.22毫克) 核黃素(4.15毫克) 尼克酸(124.30毫克) 維生素C(100.55毫克) 維生素E(31.55毫克) 鈣 (704.70毫克) 磷 (3963.70毫克) 鉀(3395.75毫克) 鈉(2377.85毫克) 鎂(535.10毫克) 鐵(77.86毫克) 鋅(46.90毫克) 硒(100.09微克) 銅(3.76毫克)錳(3.74毫克)
食譜相克
羊肉(后腿):羊肉不宜與南瓜,、西瓜、鲇魚同食,,食則容易使人氣滯壅滿而發(fā)?。患膳c梅干菜才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則內熱火攻心;不宜與蕎麥,、豆瓣醬同食,。
本品反半夏、菖蒲。忌銅器,;吃完羊肉后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
芥菜:芥菜不能與鯽魚,、鱉肉同食。
材料識別
如何識別
一看顏色,。綿羊肉肌肉呈暗紅色,,肉纖維細而軟肌肉間夾有白色脂肪,脂肪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較綿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
二看肉上未去凈的羊毛形狀,。綿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
三看肋骨,。綿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寬而長。
調料是關鍵
涮羊肉經久不衰,,與調料香是分不開的,。涮羊肉的調料,包含了“辛,、辣,、鹵、糟,、鮮”的成分,,構成了獨特的香味。
傳統(tǒng)七種調味品的勾兌方法:
芝麻醬(二八醬——80%芝麻醬,,20%花生醬),、醬油為主,韭菜花,、醬豆腐為輔,,蝦油、料酒少許,,辣椒油自由,。七種調料盛碗上桌,勾兌時,,先放料酒,、蝦油、醬油、韭菜花,,攪拌均勻后,,放醬豆腐、芝麻醬,,用勺順時針攪拌,,最后,再根據(jù)客人的要求,,放辣椒油,。這樣勾兌的調料,攪拌均勻,,而且,,由于液體的先放,固體的后放,,攪拌時不沾碗,。順時針攪拌,使攪拌的調料不散不瀉,。為了迎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更加突出調料的香味,近幾年,,對傳統(tǒng)的調料進行了改革,。除了保持了傳統(tǒng)風味中“辛、辣,、鹵,、糟、鮮”的成分,,更加突出了調料香味,。
革新統(tǒng)一后的調料勾兌比例和勾兌方法:
勾兌355碗調料需要調味品如下:芝麻醬10000克蠔油310克 醬油 1250克 味精 150克 韭菜花 4500克醬豆腐2500克 胡椒粉 100克魚露650克 白糖 300克 料酒 500克十三香55克辣椒油、花椒油隨意,。每碗調料重量100克,。其中:芝麻醬28.1克蠔油0.9克 備 注 醬油 3.5克 味精 0.42克 韭菜花 12克 胡椒粉 0.21克醬豆腐7克 白糖 0.63克魚露1.8克十三香0.15克 加水稀釋 料酒 1.4克
按要求,涮羊肉調料中的辣椒油要選用小磨香油,;辣椒要用小辣椒,,而且,炸之前進行先期處理:整辣椒用刀破開,。
涮羊肉調料構成五味調和:甘——芝麻醬,、花生醬(按8∶2比例),為加強甘味,,又增加了綿白糖的成分,;咸——醬油、醬豆腐(現(xiàn)又增加了味精);酸——糖蒜(自制的大六瓣糖蒜酸甜適口),;苦——韭菜花,、料酒(又增加了陳皮、砂仁,、草豆蔻,、肉果、山奈,、白芷等——都含在十三香內),;辛——韭菜花、辣椒油,,又增加了胡椒粉)。同時,,魚露特有的魚腥味與羊肉本身的香味結合起來,,又形成了獨特的鮮香味
飲食文化
我國的火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與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挪動,,可以算是火鍋初級形式,。北京延慶縣龍慶峽山戎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火鍋,有加熱過的痕跡,。奴隸社會后期,,出現(xiàn)了一種小銅鼎,高不超過20厘米,,口徑15厘米左右,。有的鼎與爐合二為一,即在鼎中鑄有一個隔層,,將鼎腹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有一個開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鏤空作通風的煙孔,。有的鼎腹較淺,鼎中間夾一炭盤,,人們稱這種類型的鼎為“溫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說是一種較好的火鍋了,。漢代出現(xiàn)一種稱為“染爐”,、“染杯”的小銅器,構造分為三部分:主體為炭爐;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積一般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盤??梢酝茢噙@就是古代單人使用的小火鍋,。唐宋時,火鍋開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設宴,,多備火鍋。在五代時,,就出現(xiàn)過五格火鍋,,就是將火鍋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時的火鍋又稱暖鍋,,一種是銅制的,,一種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到了清代,,各種涮肉火鍋已成為宮廷冬令佳肴。嘉慶皇帝登基時,,在盛大的宮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陸并陳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鍋宴請嘉賓,,成為我國歷史上最盛大的火鍋宴。
火鍋種類:
山東王可仲發(fā)明出一種火鍋餐桌,,中間由1大8小9只火鍋座組成,,每只火鍋座又由電熱盤、火鍋湯盆,、金屬菜盤,、鍋蓋等搭配而成。當需要品嘗火鍋筵席時,,該桌既能作為專門的各客火鍋使用,,也可以在中間擺放與火鍋相配的各式菜點。如果蓋上9個圓孔蓋,,即成為普通餐桌,,并有保溫菜肴的功能,只要將火鍋湯盆內放上水,,將菜肴放置在其上面,,然后打開電熱盤開關,,就能使菜肴保持熱乎乎狀態(tài),使菜肴口味鮮美,。
國外也有許多國家食用火鍋,,特介紹幾例如下:日本鋤燒火鍋:主料有牛肉片、蝦仁,、雞片,、魚片、豬瘦肉片,、豬腰片等,,配料有粉絲、菠菜,、京菜,、洋蔥等。吃法通常是將平底鍋燒熱,,待油燒熱后倒入京菜,、洋蔥片拌炒至八成熟,然后把自己喜愛的各式主料放入鍋中,,邊煎邊吃,。吃至一半,,再加入鮮湯與調料煮沸,,在鮮湯內涮主料食之;朝鮮酸菜白膘肉火鍋:用炭火加熱,,高湯為海鮮湯,,其酸菜較為著名,白膘肉即五花肉,,再配血腸,、蛤蜊等,吃法較原始,,但很解饞,;韓國石頭火鍋:鍋底是辣椒油、辣椒粉,,上面滿蓋肉片和肥雞塊,,辛辣無比;印尼咖喱火鍋:作料是印尼本土產的咖喱,、番葉,、椰子粉及香料等,涮以魚頭,、大蝦,、雞肉,、牛肉,鍋底還以米粉浸汁,,有盡吸原汁之雅趣,;瑞士奶酪火鍋:將奶酪放在鍋里,煮成液體狀,,再加入白酒和果酒,,吃時用長叉將法式面包放進鍋中的奶酪液里,待奶酪滲進面包后即食,。
火鍋用料:
這里說的用料,,主要是指火鍋主料、湯料,、蘸料味碟,,至于加熱原料及一些小餐具、用具,,這里不再贅述,。火鍋主料即成鍋中涮煮的原料,,其適用范圍極其廣泛,,天上飛的、地上長(跑)的,、水中游(爬)的,,無所不包。按原料的性質可分為海鮮原料,、河鮮原料,、家禽原料、家畜原料,、蔬果原料,、原料制品等,凡是能用來制作菜肴的原料幾乎都能作火鍋主料,。
火鍋湯料即鍋中的底湯,,用得最多的是紅湯汁,其次是白湯汁(包括酸菜湯),。紅湯汁即辣味湯汁,,用濃湯與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精鹽,、黃酒,、多種香料等熬制而成。白湯汁即用老母雞,、肥鴨,、豬骨頭、火腿肘子,、豬瘦肉,、蔥、姜,、酒等熬制的湯汁,,一般與紅湯汁配合使用,很少單獨使用,,即使用也常要蘸些調味料食用,。
蘸料味碟是涮制火鍋不可缺少的部分,常見的有麻油味碟,、蒜泥味碟,、椒油味碟,、紅油味碟,、辣醬味碟、川琦蘸料碟,、醬汁味碟,、韭菜花味碟等,。在火鍋中涮燙的主料剛出鍋時溫度較高,若將剛從鍋中撈出的主料在味碟中蘸一下,,能使?jié)L燙的原料降低溫度,,便不會燙傷口腔,。
食用須知
有備無患
火鍋對人體也暗藏傷害,,不得不防,因此,,吃火鍋要注意:
涮羊肉
器具清潔新鮮為上,。傳統(tǒng)的銅火鍋在停用后,清洗工作要做好,,不然會造成銅銹中毒,,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同時,,火鍋以涮燙為主,所選菜料必須新鮮,、干凈,,注意衛(wèi)生,,嚴防食物中毒。
火力要猛,、火候適宜,、火鍋底火一定要旺,以保持鍋內湯汁滾沸為佳,。菜料食物在鍋里煮的時間過長,,營養(yǎng)成分會被破壞,容易失去鮮味,;若不等燒開燙熟即吃,,病菌和寄生蟲卵未被徹底殺死,又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口腔,、食道和胃粘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就會損傷粘膜,,導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所以,,從鍋中取出滾燙的食物時,,最好先放在小碟晾涼。
健康提示
慢性病病人吃火鍋時,,應該注意:火鍋料如魚餃,、蝦餃、各種丸子含有大量的油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病人要注意,;火鍋湯含有大量的普林,,痛風的病人不要喝;火鍋湯中含鈉離子,、鉀離子亦多,,有腎臟病、高血壓的人要小心,;調味料如沙茶醬,、辣椒醬,對于腸胃刺激大,,有胃腸疾病的人盡可能使用醬油,、麻油等較清淡的作料。吃火鍋時注意肉類與蔬菜類要均衡,,記得吃完之后吃些水果均衡一下,,吃火鍋順序為:果汁,、蔬菜、肉,。
吃火鍋引發(fā)的常見癥狀為咽喉脹痛,、口腔潰瘍等,這是喜好火鍋者的常見癥狀,。一些體質較虛弱的人,、有慢性胃病、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吃火鍋時更應注意食用方法,。由于火鍋是高熱食品,或是較辣,、較麻,,口味較重,每當口腔和消化道受到這些強刺激后,,就會燙壞口腔黏膜或消化道,臨床表現(xiàn)為咽喉腫脹,、口腔潰瘍或出血,、口唇皰疹,甚至引發(fā)消化道出血,。有人因為吃火鍋時只圖吃的食物鮮嫩,,經常還沒等食物燙熟就吃下去了,這樣就變相增加了消化道的壓力,,使消化道負擔過重,,造成消化不良,。
一些不法經營者只貪圖食物的美觀,,非法采用一些化學試劑浸泡涮鍋食物,尤其是海鮮產品,,這些化學品在高溫中與食物脫落,,溶入火鍋的湯中,食用后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會引起腹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
如何既吃上味道可口的火鍋,,又有效地防止這些癥狀的出現(xiàn),關鍵注意三點:一是盡量不要食用高溫食物,,把食物從鍋中撈出后稍微涼片刻再食用,,以防止燙傷口腔和消化道;二是不要只圖鮮嫩過水即食,,要待食物燙熟后食用,,尤其是海產品和羊肉制品,既能減輕消化系統(tǒng)負擔,,又能夠有效地殺滅食物寄生蟲,;三是不要貪圖便宜外觀好看,應選擇正規(guī)的火鍋店就餐,,杜絕那些非法食品流入口中,。
忌麻辣燙
火鍋好象就一定要是“麻辣燙”的,其實不然,,太麻,、太辣、太燙既影響火鍋風味又不利健康,。
太燙的食物容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粘膜,,若遇煙酒或不清潔的食物更容易導致疾病。吃火鍋時,,應先將煮好的食物夾出稍冷一下再吃,。吃火鍋時,若食物在火鍋中煮久了會失去鮮味,,破壞營養(yǎng)成分,;倘若煮的時間不夠,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太辣,、太麻的食物,,不僅會刺激口腔,、食管與胃腸道的粘膜而使其發(fā)生充血和水腫,還容易誘發(fā)一些更重的疾病,。凡是口腔炎,、慢性咽炎,、潰瘍病、慢性胰腺炎,、膽囊炎病復發(fā)者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都不要吃火鍋,。
有的人,,一吃就是數(shù)小時之久,甚至通宵達旦,。這樣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fā)生腹痛、腹瀉,,嚴重的可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
注意事項
火鍋雖然好吃,,但由火鍋引起的疾病還真不少,,隔三差五地“貪”吃會使痛風、寄生蟲病、口腔粘膜損害等疾病悄悄上身,。
據(jù)介紹,,三種嚴重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絳蟲和囊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不潔的豬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這三類寄生蟲,。雖不能肯定羊肉里是否含有旋毛蟲、絳蟲和囊蟲,,但曾有報道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蟲病的事件,。如果得了寄生蟲病,就會渾身乏力,,肌肉酸痛,,身體浮腫,有時候腳踏地面都會有刺痛的感覺,。所以,,在吃火鍋時,還要注意肉類的清潔衛(wèi)生,,特別是涮豬肉片,、牛肉片時,,一定要涮熟再吃。同時,,還要看肉片上有無白色,、米粒狀物質,如有,,則可能是囊蟲卵,。
在秋冬季,口腔疾病患者在愛吃火鍋的人中會有所增加,。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粘膜有關,。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相當高,高溫的食物入口后依舊有較高的溫度,,必然會破壞口腔粘膜,,引發(fā)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
常吃火鍋的人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趾經常有扭傷,、麻痛等現(xiàn)象,,就應該到醫(yī)院免疫科檢查自己是否患了痛風。據(jù)了解,,每年進入秋冬季,,因吃火鍋而引發(fā)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的患者不在少數(shù)。不少火鍋愛好者往往在食用火鍋時貪食味道鮮美的海鮮,、動物內臟,、蘑菇等,再加上大量飲酒,,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痛風病隨之而來。尤其是病變關節(jié)周圍會反復出現(xiàn)發(fā)熱,、紅腫,、疼痛等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控制,,就會引起關節(jié)變形,,直至引起腎臟損害、功能衰竭,。
痛風屬于“富貴病”,,腦力勞動者、中老年人,、肥胖者是高危人群,。痛風病患者正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發(fā)病年齡從50歲以后提前到30歲左右,,一些收入高,、運動少,、應酬多的白領上班族經常在火鍋聚餐后突發(fā)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因此,,此類人群在吃火鍋時更應注意,。
不能喝湯
許多人都喜歡吃火鍋,涮羊肉,、羊羯子等火鍋都受到人們的推崇,,很多人都喜歡在吃火鍋的時候喝些湯,認為涮了這么多,,湯里面都是精華,,其實專家已經指出:涮羊肉的湯不能喝。
很多人認為涮羊肉鍋里集中了涮料,、羊肉,、蔬菜的精華,,味道非常鮮美也很有營養(yǎng),。其實恰恰相反。同一鍋湯經過高溫反復煮沸,,有的營養(yǎng)物質不僅已經被破壞了,,而且還能形成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經過多次沸騰的湯實際如同蒸饅頭的蒸鍋水一樣,,而不喝蒸鍋水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常識,。
另外,吃一次涮羊肉一般需要1小時以上,,很多食品在高溫中長時間煮沸,,彼此間會產生一些化學反應,有關研究已證明化學反應后產生的物質對人體有害,,并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fā)生,。